沸腾文学

沸腾文学>太极博弈理论 > 第40部分(第3页)

第40部分(第3页)

“二者兼得法”就是以此为基础,对自己发出这样的思想指令:假若A与B是可以兼得的,我需要怎样想或做才能把它实现?

这样的思想方向是跳出框框、追求突破。其中一个常常出现的突破关系,是把A和B的定义做更清晰地切细,因为很多时候说话的人会用一些虚泛的词语去代表他的需要,不把他的需要弄清楚,往往无法着手把事情解决。

以下的练习中,你可以假设自己就是当事人,试用“假若二者可以兼得,我怎样做便能实现它?”的态度去考虑一些可能性。

练习一:组长说:“要使质量上去,产量必然减少。”

练习二:丈夫说:“为了维持家中安宁,我只得避免和她说话。”

练习三:职员说:“每天工作那么忙,哪会有时间去学习?”

练习四:妻子说:“我工作之余还要督促孩子读书,没有时间陪丈夫,婚姻关系怎么会好?”

练习五:朋友说:“为了爱情,我只得放弃事业。”

换框法之三:环境换框法

同样的一件东西或一个情况,在不同的环境中包含的价值会有所不同。找出有利的环境,便能改变这件东西或这个情况的价值,因而改变有关的信念。例如:

“瓶装白开水作为饮品,是不会有人买的。”

“年纪大了,与年轻人竞争不来。”

做法是说出至少3个例外,但先要把句子由负面词语转为正面词语:

“瓶装白开水作为饮品,会吸引怎样的人去买?”

“年纪大了,在哪些方面比年轻人更强?”

传统上中国有很多表面看是绝对正确的话(其实都是规条),它们把人们牢牢地束缚住,运用环境换框法,可以把它们打破。很多信念的确对自己的成长和人生里的处事很重要,但是没有一个信念在所有情况下都是绝对有效的。

信念是人生的一部分,但是要记住它们也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有益亦可以有害!

前面说过的中国传统的规条式话语,例如:

“节俭/谦虚是美德。”

“食不言,寝不语。”

“子女必须孝顺父母。”

你可试举出3个它们适用的情况吗?“子女必须孝顺父母”是中国人伦理道德上神圣不可侵犯的规条,但是如果下列情况出现,身为子者的却未必会遵从这一句了!

父母要子女犯卖毒品。

父母逼子女与自己不喜欢的人结婚。

父母对子女有性侵犯行为。

在辅导时,环境换框法,对一些因为自己的特质而内心感到自卑,不如别人,或者无可奈何的不满意的个案最为有效。例如:

喜欢多说话或者不说话。觉得自己学历不够,或者相貌不出众。长得太高、太矮、太瘦或太肥。

一位银行家对女儿的固执个性很不满意,父女关系弄得很糟。他去请教一位NLP大师,大师问他:“当你的女儿与陌生男友出游而那男子有非份的企图时,你想不想你的女儿固执一点?”银行家顿悟。其实固执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好坏决定于在什么环境中运用而已。

他以后便再也不为女儿的固执而发脾气了。(其实固执的人有一大好处,就是每当他认识到什么更好时,他便会坚持那更好的做法,无须别人经常提醒——这句也是运用环境换框法。)

环境换框法和意义换框法往往可以一起使用,在同一个情况里发挥作用。

☆读者来信之读书迷茫——阴阳阅读

“最近在看钦天门(笔者注:这是命理学中紫微斗数学科中其中的派系)的书,我基础太差了,越看越迷茫,连最基本的东西都不懂,分析的思路一点都没有。已经学了五年了,这种不入门的苦恼真是难受。不知道你能不能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给些建议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