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峰以为这条路不会好走,但待车上了这条公路才发现,这路一点不比六仗沟门前的国道差。
究其原因,是这条路走的车少。
刚出马道口因为和去林场的路重合,路上还有些坑坑洼洼,但等和林场的路分道扬镳后,这路就一马平川了。
要赶上四十年后的县级公路还有差距,但和几十年后村子之间那种纯水泥路,已经不相上下。
“这道不错啊!一点不比咱们门前的路差。”向东也是头回走这条路,没想到这么好走,完全可以跑到七十。
虽然刘志杰画的这条路他心里没底,但是跑起来还真没出差错,一直跑到了三河县惠山公社。
惠山公社在三河县县城西少偏北的位置,到这里下车一打听,离三河县城还有六十里。
这段路甚至还不如那条山区里的路。
卡车又跑了一个小时,到三河县的时候,已经是十一点多了。
既然超点了,自然就到邵冰那里去蹭饭。
向东对邵冰家现在是熟门熟路。
邵冰现在上货也基本上人不出门了,在家要什么货就打个电话给服装厂,要什么什么货。
到时候白峰的卡车就给他送来了,反正他付运费。
看到白峰亲自来了,邵冰非常高兴,带着白峰三人到饭店大快朵颐了一顿。
如果三河县有富豪榜,邵冰现在肯定榜上有名。
能不能进前三不好说,反正前十肯定得有他的一席之地。
有钱架着的人都能看出来,气粗。
“净瞎扯,我咋没看到你气粗?你才应该气粗才对。”
“我这个人其实是非常低调的,原因是咱休养好,泰山崩于前而不形于色说的就是我。”
“你就吹吧。”
吃完饭也就十二点半了,白峰告别邵冰,跟车来到了三河县化肥厂。
三河县的化肥厂和省城的化肥厂相比,档次就差了好几层。
省城的化肥厂那是省城尿素的,八九十年代大名鼎鼎的辽河尿素就是他们生产的。
而三河县的化肥厂是生产过磷酸钙和碳酸氢铵的。
当然,现在不是生产碳酸氢铵的时候,它们现在生产的只有过磷酸钙,等到春天春播的时候才会生产碳酸氢铵。
三河县化肥厂生产的过磷酸钙,销量也是挺广的,几乎覆盖了辽省中部南部广大地区。
一天也是生产几百吨的化肥。
三河县水泥厂的规模相对来说没有化肥厂大,不过它们生产的水泥也是远销周边几个县市,同样一天也有几百吨的产量。
三河县这两个厂,一天要销售的编织袋也是一万五六千条。
白峰跟着到化肥厂和水泥厂也是参观了一番。
因为这是刘新云他们联系的生意,他就没有往跟前凑。
刘新云和对方负责人闲聊的时候,他离大老远看着。
有省城化肥厂,和三河县这两个厂,一天保底需求是三万多条。
三万多条袋子就能带来六千元的毛利润。
就算乱七八糟的去掉一半儿,那么还有三千元的净利。
这个编织袋厂就站稳脚跟了。
过完年把省城水泥厂也拉过来,这样一天就有五六条的销量。
一年一人挣个三十来万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