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杞县葛岗镇空桑村的伊尹庙遗址。现为一所学校。前文所提到的宋真宗御制碑碑额,就在这所学校的地下埋着。
有几方与伊尹庙有关的碑刻,在一口枯井的井台上。还有一方更奇,竟被埋在土路中央。据资料记载,这几方碑当是历代重修伊尹庙的碑刻。
伊尹尚有后裔。伊尹后裔大部分,居住在开封县八里湾镇伊砦村。他们保存有伊尹画像、《河南杞县伊氏家谱》。
从《河南杞县伊氏家谱》序文中可以看出,伊氏后人从汉昭烈帝时为官的第六十六代伊籍。和魏时官拜司空的第六十八代伊睿起,就开始着意于谱牒。
明一百二十代伊思礼增修成谱。清代的伊六璧又于嘉庆九年(1804年)重修。据伊氏后人介绍,伊氏已在这一带生活了数千年,传了140多代。
清代嘉庆九年,孔子第七十三代孙,衍圣公孔庆镕,曾为《河南杞县伊氏家谱》作序。孔庆镕的夫人还亲笔画了伊尹像,和伊尹庙图。
以上这些证据充分说明了,伊尹的故里和出生地只能在今开封县,杞县一带。
伊水说
《吕氏春秋·本味》:“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上……故命之曰伊尹。’”
东汉高诱注:“以其生於伊水,故名之伊尹,非有讹也。”有莘国说,没有历史文献记载伊尹出生于有莘国。
渭南合阳
据合阳县人民政府官网显示:伊尹,夏末有莘国人,商代大政治家。商王成汤三聘伊尹到都城亳共谋大业。
菏泽曹县
据菏泽有显示:伊尹生于伊水岸边,空桑之中。被有莘国君的庖人所收养。指明了伊尹并非曹县人。
齐管妾婧:“昔者太公望年七十,屠牛于朝歌市。八十为天子师,九十而封于齐。由是观之,老可老邪?”
“夫伊尹,有莘氏之媵臣也。汤立以为三公,天下之治太平。由是观之,贱可贱邪?皋子生五岁而赞禹,由是观之,少可少邪?駃騠生七日而超其母,由是观之,弱可弱邪?”
孟子《孟子●万章》:“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纳之沟中,自任以天下重如此,故以伐夏救民。”
荀子《荀子·臣道》:“殷之伊尹,周之太公,可谓圣臣矣。”
高柔:“天地以四时成功,元首以辅弼兴治。成汤杖阿衡之佐,文武凭旦望之力。逮至汉初,萧曹之俦,并以元勋代作心膂。此皆明王圣主,任臣于上。贤相良辅,股肱于下也。”
曹髦:“伊挚之保乂殷邦,公旦之绥宁周室,蔑以尚焉。”
刘勰《文心雕龙》:“伊尹以论味隆殷,太公以辨钓兴周。及烛武行而纾郑,端木出而存鲁,亦其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