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底下出孝子……玉不琢不成器……”
李启明忍不住喃喃念叨着这两句俗语,整个人感慨万千。
他转过身看向了一旁的陈江河,毕恭毕敬道:“陈总,我终于明白您当时给我说的话了。您做的这一切,我都看到了也看明白了。”
陈江河淡淡一笑,并没有说话。
他要做的事情也才刚刚开始而已,如果现在就这么大惊小怪的。
等到时候更刺激更震惊的事情来袭了,这个老李头还不得当场激动地抽过去?
这时食堂门口也渐渐聚集了一些女职工。
她们也看着王铁柱等人辛勤劳作的身影忍不住指指点点。
“你们快看!那不是王铁柱那帮人吗?”
“真的啊!他们竟然在干活哎!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嘘——你不看李总还在旁边吗,说话小点声……”
“怕什么!李总在我就不能说了?他这个外甥要是真的洗心革面了那是好事啊!”
……
听到这些女工们的议论,李启明的心里泛起一抹复杂情绪的同时也感到一阵愧疚。
这些年他一心一意为了报恩,着实把王铁柱这帮亲戚家的孩子们惯得太狠了。
完全意识不到这些所谓的“孩子们”都已经是二三十岁的成年人了。
这些“孩子”也因为有李启明这个当大老板的亲戚,不少人连学都不好好上了。
反正可以在李启明的厂子里白吃白喝还能领高工资。
既然人生中有这样一条舒服的捷径可以走,谁还会费心劳力地去做无谓的努力呢?
“唉,我真是一时糊涂害了他们啊……”
李启明悔恨地摇了摇头,内心深处充满了愧疚和自责。
王铁柱这帮“孩子们”初中还没毕业就不好好念书了。
要学历没学历,要技术没技术。
如果他的电子厂没有被陈江河收购就这样倒闭了。
这帮“孩子们”连回农村种地的本事都没有!
这是要活生生饿死的节奏啊!
想到这里,李启明就感到一阵后怕。
他的脑海中浮现了王铁柱等人一系列的惨状。
犹如过电影一般在眼前闪现。
那一幕幕场景是如此的真实甚至连最细节的部分都呈现地一清二楚。
“陈总,我真心实意地向您表达一声感谢。”
李启明转过身,毕恭毕敬地冲着陈江河鞠了一躬:“谢谢您帮了我,帮了柱子这帮孩子们,还有我们厂的这上千号职工。”
“老李,你也不用见外。”
陈江河微笑着淡淡道:“咱们既然都是自家人了,那就不要说两家话。只要跟着我陈江河,一定会让你们都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