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第四次下西洋结束。
九月,郑和等人献俘于北京,不过这次朱棣并没有像之前一样赦免苏干剌,而是直接杀了,犒赏有功将士。
同年十一月,麻林国等国使者向明廷进献“麒麟”等兽。
这个“麒麟”据考证可能并非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的那个瑞兽麒麟,而是后世被我们称之为长颈鹿的一种动物,是一种生长在非洲的反刍偶蹄动物。
不过更重要的是,这个进献瑞兽的行为,代表了郑和使团首次对东非沿岸国家所进行的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的!
也代表了郑和将明朝的国威成功宣传了出去,获得了一致的认可。
第二年的时候,朱棣还树立“天妃宫碑”,表示对天妃庇佑下西洋船队的感谢。
不过我想其实更应该感谢的,是郑和丰富的经验,灵活的应变,和船员们的鼎力支持吧。】
【第六次下西洋是永乐十九年,郑和再次领命护送送十六国使臣回国。
此次到达国家及地区有占城、暹罗、忽鲁谟斯、阿丹、祖法儿、刺撒、卜剌哇、木骨都束、竹步、麻林、古里、柯枝、加异勒、锡兰山、溜山、南巫里、苏门答剌、阿鲁、满刺加、甘巴里、幔八萨。
永乐二十年八月郑和船队回国,随船来访的有暹罗、苏门答剌和阿丹等国使节。
也就是来回接人了。】
郑和本人:“……”
虽然这个话其实没什么问题,他这几次下西洋之中多少就是承担了一个接送人的职能,但是说出来还是怪让人觉得没劲的。
但是天幕对下西洋这项活动整体来说还是很看好的,这让郑和整个人都机灵起来了。
【时间来到了永乐二十二年,正月的时候朱棣还命郑和前往旧港赐施进卿之子施济孙官印和官服,让他接替已故父亲的位置,
七月,朱棣便去世了。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官上任三把火。
别看朱高炽在朱棣还在世的时候是大明的常务副皇帝,但是他的许多理念还是和朱棣不一样的。
所以在朱棣去世之后,朱高炽随即调整了其父的扩张政策,对内采取措施减轻民困,对外进行战略收缩。
在永乐二十二年八月的即位诏书中,朱高炽宣布停止下西洋。】
朱棣瞥了一眼自己的儿子。
也不怪他不太喜欢这个儿子,实在是他有些时候……
“看来太子对朕的决定多有不满啊……”
朱高炽胖胖的身子哆嗦了一下,一时间有些不知道说什么好。
他确实对朱棣的很多行为不满,对朱元璋的很多政策也有意见,不过在这两人在世的时候,那是不敢提的。
起码不敢明面上正着来提。
但是在很多地方上他也没少跟朱棣反着来就是了。
若不是诸位大臣们力助,他这个太子的位置,估计早就换成自己的弟弟了。
可是日后还是自己继位,要是没什么大过错的话……
朱高炽心中定了定,道:“儿臣不敢,只是儿臣的理念和父皇的稍有偏差罢了。
就如同父皇和祖父的理念稍有偏差,是一样的。”
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