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金国第二次攻陷汴京基本上把赵光义一脉的皇室成员给一锅端了,导致后面赵构的继承人只能从赵匡胤那一脉里面挑。
如此,皇位才算是回到了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这一脉上。】
赵匡胤:“……”
这种情况其实一点也不值得高兴。
把他打下来的大宋折腾成这个风雨飘摇的模样,再给回来,距离灭亡也不远了吧?
从他大宋并没有祖先在上面就知道了,恐怕大宋传国这么多年,最出息的就是他了,他也不奢望他们赵家祖坟冒青烟,出一个秦皇汉武唐太宗那样的人物了。
这个时候传回来,分明是把亡国的责任给推回来啊!
找矿应捏了捏鼻梁。
【而且其实在这个时候,宋朝是有一个转折点的。
在李纲被罢相后,黄潜善为左相、汪伯彦为右相,依旧辅佐着赵构勤勤恳恳的当一个缩头乌龟。
赵构所考虑的不是如何加强军备、收复失地,而是继续派人向金人“祈请”求和。
金太宗当然不会同意啦,毕竟你看南宋朝廷这么懦弱,就跟个软柿子一样,随便打随便捏就行了,哪里需要和他们和平相处嘛对不对?
所以他不光不同意议和,还准备继续打。】
赵构:“……”
他的脸色很难看,一个是因为陈曦几乎把他的小心思全都说出来了,这让他日后都没有办法好好的装成一个贤明的君王了。
另一个就是,居然金国并不接受议和,这让他觉得很难办……
【这个时候,南宋实际上迎来了一个转折点的。
因为赵构太过屈辱,像条狗似的对着金国摇尾乞怜,一次又一次的被打,一次又一次的求和,终于有人不满了。】
第一百五十一个老祖宗很骄傲
像条狗一样……
倒也不必说的这么难听吧?
赵构觉得天幕出现的真是离谱,不光揭破了他许多不可见人的心思,还说的他猪狗不如似的。
这让赵构多少觉得难以接受。
他就算是有点问题,但主要问题也不是他的呀!
而且,什么人会对他不满?
什么人居然敢对他不满?
这个问题他很快得到了答案。
【军官苗傅、刘正彦对王渊和宦官康履等不满,于建炎三年三月初五日借口使司都统制王渊勾结宦官谋反,
等王渊退朝时,伏兵杀之,然后拥兵至行宫北门,杀死没有胡须的一百余人,赵构闻变大惊,在朱胜非等人陪同下,登上城楼接见兵变将领。
苗傅当面严厉斥责赵构信任宦官,赏罚不公,黄潜善、汪伯彦误国,犹未重惩,
王渊遇敌不战,却因宦官而得到升迁等一系列罪行,
并提出了诛杀康履、蓝珪、曾择等大宦官,以谢三军,
并将帝位传给皇太子,请隆祐太后垂帘听政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