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城里,耶律乙辛终于做到了属于辽主的龙椅上。
可是他却丝毫高兴不起来,被他们突围了,没有抓住辽主,等若是失败了。出了城,茫茫草原和森林,到哪里去找人呢?
最要命的是,辽阳府对耶律浚的行刺竟然失败了。他早就算准了,平定女真之后,耶律浚肯定得意忘形,那个时候防备是最为松懈的。
可事实恰恰相反,他得到的消息是,太子身边防御严密。若非如此,他派出的那些精锐刺客又怎会失手?
事情这样展就是很不妙了,局势完全无法掌控了!
上京虽然在手,可只是一座孤城而已,皇帝与太子都还在,其他地方的军队都会听他们调遣,依旧奉他们为主。
而自己只是个乱臣贼子,和当年的皇太叔之乱一样,甚至大大的不如!
从皮室军护着耶律洪基夫妇出城的那一刻,自己就已经输了!
两部宫卫军兵马,总兵力不过七八万人,如何与耶律浚手中的征东大军相抗衡?
该怎么办?
耶律乙辛不断冷笑,已经败了,回天乏术啊!
原以为谋划了这么久,可到头来还是如此的不堪一击。早知道……突然之间,耶律乙辛有些后悔,也许安心做个臣子挺好的。
可惜世上并无后悔药,他也不敢讲这样的心思表露出来,否则会立即军心大乱。
此时此刻,必须要想法,为自己争取一条生路。
可是,该怎么办呢?
耶律乙辛冥思苦想许久,将目光看向了南方!(未完待续。。)
ps:知道大家想看赵昭攻汴梁,夺皇位!但辽国这段不能不写,很重要!
看到有读者说三问不分主次,这段不该详写,该一笔带过。
你能告诉我该怎么一笔带过吗?“辽国生了十香词冤案,结果是怎么样的。”这样吗?
在本书中,十香词冤案的结局不一样,这个不一样的过程总得写一下吧!
那么耶律乙辛的反应也不相同,耶律浚和萧观音的命运也会随之改变,宋辽局势呢?
一个女主最重要的情节,怎么简略?何况还关乎到整个故事的完整性。
辽国对宋朝虎视眈眈,宋朝皇室内斗如此激励,辽国会完全袖手旁观?还有人说赵昭该先安内,问题这是他一厢情愿能决定的吗?
辽国这段事情能和宋朝局势没关系?和主角无关吗?
还有耶律浚,耶律特里,尤其是萧观音的结局,都与此相关,难道都要一笔带过?
那还写什么!
三问想说,这段不会很长,看完之后再评论是否有意义!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