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
枣祗喊了两声,刘辨这才怔回神来:“恩,你说得很不错,按照你目前的想法,争取出一份明年的农耕计划,就像咱们最开始一样。”
枣祗欠身拱手:“陛下放心,臣会尽快完成农耕计划,上报尚书台的。”
刘辨点点头,提醒道:“切记要将人、机、物、料、法、环因素都考虑在内,而且今时不同往日,环境发生了变化,计划同样要转变。”
“恩。”
枣祗应声:“臣记下了。”
一旁鲁肃听着有些发懵,感觉像是在听天书,全然跟不上枣祗与皇帝陛下的思路,像是个傻瓜似的。
他只知道有农耕生产任务责任书的事情,却不太清楚农耕生产计划,以及什么人、机、物、料、法、环之类的事情。
“子敬勿急。”
幸好,荀或低声开导:“这些东西稍后,我会跟你讲清楚,以你的能力,短时间内掌握,绝对没有问题。”
“好。”
鲁肃这才安心,继续用心记忆。
虽然,有些东西听不太懂,但毕竟是从农耕走过来的人,对朝廷的政令有一定的理解,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个大致的猜测。
刘辨提醒道:“水利计划要尽快提,即便入冬,该准备的东西,同样要提前准备好,这是优于农耕计划的。”
“你的着眼点要以整个南阳为主,不仅仅是为了灌既,更要考虑到商船的行驶,粮草的运输等情况,那些沟渠的作用,全都要标记清楚。”
“这一点。”
言至于此,刘辨目光转向荀或:“文若。”
荀或急忙拱手:“在。”
“你要起到提醒、审查的作用,帮助完成水利计划,明白吗?”
“喏。”
荀或暗暗惊叹。
皇帝陛下的思路已经不单单局限在农耕灌既上,而是与军事、商业结合,这需要有何等的前瞻性,才能在这个时候,考虑到这些问题。
从现在开始打造南阳水系网,十之七八是为了粮草运输方便,是在进攻荆襄做准备啊,而且将其融入到农耕水利中,还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
厉害!
实在是太厉害了!
“子敬。”
随即,刘辨转向鲁肃。
“在。”
鲁肃应了一声。
“水利的事情,交给文若。”
“这样。。。。。。”
刘辨轻声道:“你负责今年南阳百姓过冬的事情,那些迁徙进来的百姓,务必妥善安置,需要什么物资,尽管跟朝廷开口。”
鲁肃欠身拱手道:“喏。”
------题外话------
目前月票100+!跪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