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学创建之初,汉武帝便规定,用‘设科射策’的方法,每年组织一次考试,史称之为‘岁试’。”
“所谓射策,即抽签口试问答;而所谓的设科,则是按照试题的难易,分成甲乙两科,学生可抽签应试,签上写有试题。”
“按照考试后的成绩,甲乙两科各择优录取数名或十数名,授以不同的官职,如郎中或太子舍人等,至于那些不合格,或者不能通一经的学生,即令退学。”
“。。。。。。”
“而到了汉桓帝时期。”
军师联盟的声音,略微有了一丝遗憾:“改甲乙两科为上、中、下三等,后又改为两年考试一次,不限制录取名额,根据通经的多少,授以不同的官职。”
“或许是因为考试次数变少,再加上其余各种原因,这种教育体制,最终也没能孵化出科举制,却被陈群搞出了个九品中正制!”
“辩爷!”
军师联盟朗声道:“专家一致认为,凭汉朝的教学环境,是完全有可能成功推行科举的,咱们一点点打基础,再加入现代的一些元素,对于辩爷培养人才,大有裨益。”
“包括但不限于经学、医学、格物、算术、几何、历法等等,内容会比较复杂,专家同样在尽可能的编纂材料。”
尼玛!
专家不愧是专家。
居然已经开始准备科举制方面的东西了。
杂交水稻、钢铁、兵器革新、科举。。。。。。
刘辨脑袋都快大了。
如果不是背靠军师联盟,单凭个人力量,别说匡扶汉室了,能不能活下来,都不一定呢。
“殿下!”
“殿下?”
刘辨正沉寂在专家的内容中时,荀或的声音,一把将自己拽了回来:“恩?文若,可有何事吗?”
荀或轻声道:“再往前不远,咱们便可以下船了,如果我记得不错,志才应该就在那里,前段时间,我们还有过书信往来。”
“好。”
刘辨顿时来了干劲儿:“不管怎样,孤一定要把此人带走,便是绑也得绑走。”
呃。。。。。。
荀或脸色略显尴尬。
想当初,弘农王跟自己说过同样的话:“殿下放心,志才有心报效国家,想来他是不会拒绝殿下的邀请的。”
刘辨澹笑:“如此最好,也省得孤动粗了。”
******
通往南阳的官道上。
一支悠长的队伍,正迤逦慢行。
队伍中。
一匹赤红色的骏马上。
相貌身材与弘农王一般无二的男子,神色悠悠,显得有些紧张。
“兄弟,别紧张。”
一旁朱彤压低声音,双目却时刻不停的左右忽闪,警惕着来自四周的凶险:“当初殿下的易容术,可是能骗过牛辅的,绝对不会露馅。”
“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