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妇人的喊声越来越大,门前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众人指指点点的议论着:&ldo;不是吧,王夫人为人挺大方的呀,怎么会欠青楼的账?&rdo;
&ldo;嗐,你是不是来晚了,没听到前面的话呀。不是王夫人欠的账,而是她老子赊的。&rdo;
&ldo;这不一样嘛,父债子偿。&rdo;
&ldo;就是,人家青楼里的小娘子也不容易呀,啧啧,没想到这王老爷还挺风流,这么大年纪了还……嘿嘿,二哥,瞧这个老鸨子还蛮风骚,要不晚上咱也去百花楼逛逛?&rdo;
&ldo;……&rdo;
巷子口,李夫人坐在马车上,通过车窗帘子的fèng隙看到王府门前的闹剧,气得她用力摔掉手里捏着的布帘子,薄唇抿成了一条直线,脸上更是阴云密布。
&ldo;呀,这、这是怎么回事?表哥去了这么久都还没回来,是不是王姐姐有了什么麻烦?秦嬷嬷,你下去看看。若王姐姐真的欠了人家的钱,咱们替她还了就是,别伤了姐姐的面子。&rdo;
崔云娘坐在李夫人身边,诧异的看着前面的人群,有些担心的跟秦嬷嬷交代道。
&ldo;云娘,不必了,&rdo;李夫人眼中闪过一抹寒光,冷冷的说:&ldo;秦嬷嬷虽然是下人,但也是大家子里出来的一等嬷嬷,岂能沾这种腌臜的事儿?走吧,这种事看了都会污了眼睛。&rdo;
&ldo;姑母,您别生气,刚才下人不是打听过了嘛,欠钱的不是王姐姐,而是她的父亲,&rdo;崔云娘挽住李夫人的胳膊,柔声劝慰道:&ldo;再说了,王姐姐为了表哥,已然被她父亲赶出家门。如今出了这种事,跟王姐姐有什么关系呀!&rdo;
&ldo;哼,云娘,你也不必为她说好话,就算是她被王老爷赶出王家又如何?有这样的父亲,王家的家教也好不到哪里!&rdo;
李夫人越想越生气,之前儿子还给王七娘说好话,说什么王家也是世家大族,家教森严,那王七娘又是长房嫡女,规矩更不会差到哪里去,没必要劳烦她派遣教养嬷嬷去王家。
当时听了儿子的话,李夫人也觉得自己这么做,有点扫王家的面子,让外人听说了,会误以为她们李家以势压人,便点头答应了。
谁承想,她这里刚点头,王家就闹出这么一出,这、这简直太丢人了。
&ldo;哎呀,姑母,瞧您说的,王姐姐哪有这么不堪呀,&rdo;崔云娘见李夫人提起王七娘眼中便满是不喜,忍不住暗自得意,她脸上不露分毫,继续&lso;帮&rso;王七娘说好话,道:&ldo;我可听人说了,王姐姐特别能干,持家有方,经商有道,一个弱女子却能支撑起这么大的一份产业,云娘听了也只佩服她呢。唉,其实王姐姐也很可怜呀,自幼丧母,跟着继母长大,父亲呢,又是这个样子,难怪嫁到赵家后会‐‐&rdo;
说到这里,崔云娘好像想起了什么,故意顿了顿,转移话题说,&ldo;姑母,这亲事已经定下来了,表哥也中意王姐姐,您呀,就看在表哥的面子上,接纳了她,家和才能万事兴嘛。别为了个外人,伤了母子的情分。&rdo;
&ldo;唉,还是你懂事。&rdo;李夫人听了崔云娘的话,眉间皱了皱,随即又舒展了开来,她浅浅一笑,拉着崔云娘的手,带着几分怅然道:&ldo;罢了,随她闹去吧,我权当也娶了个&lso;赵延娘&rso;进门。&rdo;
赵延娘是谁?难道这里面还有什么典故?
崔云娘笑得优雅娴静,心里则悄悄记下了这个人名。
老鸨哭了半天,也有些口干,她舔了舔红艳艳的嘴唇,准备中场休息一会儿,缓过劲儿来继续嚎。那位小郎君可是说了,哭一刻钟给五十两银子,把正主儿哭出来加一百两,她刚才已经哭了半个时辰,正主儿还没出来,这可不行,虽说已经哭够了二百两银子,但多给的那一百两她也要挣到。
王名川带着艳娘从外面喝茶回来,刚进巷子,便看到一大堆人围着门口,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忙凑过去察看,不想却是来要账的,刚要往外溜,却被晃着帕子休息的老鸨逮了个正着。
&ldo;哎呀,王老爷,您可回来了,您欠奴家的四百两银子什么时候给?&rdo;
老鸨迅速的扑到王名川的身边,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大声的喊着。
&ldo;那什么,你放手,大庭广众下,拉拉扯扯的像什么样子!&rdo;
王名川被老鸨死死拉着衣袖,见众人看猴戏一样看着他,他多少有些下不来台,用力推搡开老鸨,甩了甩衣袖道:&ldo;不就是四百两银子嘛,本老爷还会赖账不成。等着,本老爷这就去给你拿!&rdo;
七娘回家了,她身边估计还有银子。没有现银也无所谓,她不是还有不少铺子嘛,随便卖两家就够他们用的了。
&ldo;父亲,您不是已经把七娘赶出王家了吗,为何还要住七娘的房子,让七娘给您还债?&rdo;
王名川心里打着如意算盘,抬步就要往院子里走,不想身后传来一声凉飕飕的话。
声音很熟,王名川猛地回过头,只见王锦瑜阴着面孔站在人群前,冷冰冰的盯着自己。
想到儿子的手段,王名川心里咯噔一下,他心虚的笑了两声,道:&ldo;锦瑜,你也进京了?那啥,我那不是开玩笑嘛,呵呵,七娘这么孝顺,我怎么会赶她出家门?&rdo;再说,他也没有这个权利呀。
&ldo;噢,&rdo;王锦瑜拉长语调,缓缓的说:&ldo;原来是开玩笑,那这份在京兆府存档的文书是怎么回事?&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