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王府的下人们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生火熬粥,而是直挺挺的站在粥棚里,等大家排好队后,那位张管事清了清嗓子,喊道:&ldo;各位父老乡亲,我是齐王府的张管事,大伙儿都知道,今年齐地大旱,我们齐王爱民如子,不想家乡的父老受灾挨饿,便从自己的私库里拿出粮食赈济灾民。只是,灾情越来越重,难民也越来越多,可咱们齐王府也能力有限呀,连续施粥一个月,再多的存粮也吃空了。&rdo;
&ldo;什么意思?&rdo;
&ldo;今天咋还先讲话再熬粥?&rdo;
难民们饿的有些不耐烦,嘁嘁喳喳的议论道。
&ldo;大家静一静,静一静,&rdo;张管事发现自己说的话,他们好像都没有听懂,便干脆利索的说:&ldo;从今儿起,不施粥了!&rdo;
这句话简单明了,难民们都听明白了。
话音刚落,众人便哄得一声爆发了,纷纷大声喊着,&ldo;为什么呀?&rdo;
&ldo;哎呀,父老乡亲们,我们齐王也没办法呀,&rdo;张管事在家丁的护卫下,总算从拥挤的人群中冲了出来,不过人是出来了,就是有些狼狈,帽子掉了,脸上还被抓了几道血痕。
摸了摸火辣辣的脸颊,张管事也不再好言相劝,没耐烦的吼了一句,&ldo;我们王爷又不是知州,管你们一个月的饭已经够仁义了,没饭吃,找官府去呀!&rdo;
&ldo;对呀,咱们去找知县老爷去,朝廷不能不管咱们。&rdo;
听了张管事的话,人群中有人迅速响应了起来,用力一挥手冲出人群。
其他的难民,见有人出头,也赶忙跟了上去,几百人浩浩荡荡的奔赴济州县衙。
知县有啥办法呀,起初听了知州的话,安排这些难民以工代赈,可他们不干呀,眼睁睁看着地里的庄稼完全死掉,现在就是想赈灾,他、他也没有粮食呀。
县衙没有粮食,难民们可要吃饭呀。
&ldo;兄弟们,粮铺里有粮食,咱们去粮铺要粮食!&rdo;
围着县衙喊了半天,知县也没有露头,难民群里又有人喊话了。
&ldo;对,去粮铺!&rdo;
众人又跟着带头的兄弟冲了出去。
跟县衙一样,粮铺也大门紧锁,任凭难民们在外面喊破嗓子,里面的人就是不开门。
&ldo;娘的,这些jian商,囤积居奇,趁着天灾发黑心财,看着咱们饿死,也不肯给咱们粮食,砸了他娘的!&rdo;
&ldo;对,铺子里一定有粮食,砸开大门,咱们抢粮食去呀!&rdo;
领头的大哥就是有气魄,拳头一举,冲在了最前边,后面的人还没有听清他的话,便被裹挟着挤了上去,&lso;哐当&rso;,粮铺的大门开了,一棍子戳进麻袋,花花的大米流了出来……
第023章造反有理(一)
在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下,难民们一拥而上的冲进粮铺,个人凑成一组,抬起库房里成包的麻袋,也不管后面的人如何,撒腿就往外跑。
人群外,则有个穿着鲜亮蓝色缎子长袍的男子,他身后跟着几个短打扮的小伙子,瞧他们的模样,应该是店里的掌柜及伙计。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他们见到有人抢砸自己的铺子,并没有太过焦虑。除了一开始的些许抵抗外,接下来的时间便如闲人似的站在外面抄手看着。而且嘴角还挂着可疑的笑容,仿佛看到了什么精彩的戏剧一般。
后面的难民们见前面的人把粮店砸了,心里难免有些畏惧‐‐唔,他们可都是良民呀,一辈子老老实实,从来没有作jian犯科,如今成了破门而入的强盗,一想到严苛的大周律,他们的冲劲儿明显小了许多。
更有那胆小的,已经开始往回撤了。
可当他们看到前面的难民扛着满满的粮食麻袋跑出来,白花花的稻米顺着麻袋上的小口稀稀拉拉的撒了一路,早已造反的脾胃再次折腾起来,拼命叫嚣着:饿,好饿,我要吃饭,我要吃饭!
再加上人们本来就有从众心理,见已经有人带头抢了,似乎也没有被官府抓住,他若不做,再被人抓住岂不冤枉?
只可惜,粮铺里的存粮有限,等最后五百多号人跑进去后,才发现,粮库早就被前头的人搬空了。
看到空空如也的粮库,后面的人愤怒了,明明一起来的,他们不过就是慢了两步,怎么差距就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