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乔玉心里一阵温暖,把菜收进来,才重新出了门。
她到红薯粉作坊的时候很早,本来以为没人呢,结果听见里面塑料布窸窣的声音,陈乔玉就推门进去。
“谁啊?来的这么早?”
结果进去一看,得有四五个人呢!
刘婶子把盖在沉淀粉桶和盆上面的塑料布收起来,查看昨天晚上沉淀的薯粉情况。
一边说:“我早上看见打霜了,就赶紧来了,怕作坊里有啥情况。”
红薯粉的制作虽然不看天,但是也受天气影响。
冬天的时候太冷,有时候白天打的粉浆,放着准备沉淀的,结果第二天来看,全结成了冰坨坨。
还有晾粉也是,有太阳的时候容易干一点,下雨下雪的天气就容易误事儿。
种地的人对看天这个不陌生,好几个人都一早就来了。
陈乔玉心里感动,说:“辛苦大家了,等忙完这阵子,过两天咱们在大队部聚餐去!”
红薯粉作坊里的几个人欢呼起来,但也打趣儿道:“乔玉,你这可吃亏了,咱们这也不光是为了你,咱们可是集体计件的,产出量多少决定工资呢!”
他们来,确实有一部分是因为责任心,另一部分也是因为这跟工资收入挂钩,自然积极性就高一些。
陈乔玉笑道:“这有啥,本来也该请你们吃饭的。”
今年入秋之后,红薯粉的订单量不错。
得益于三水镇的小吃产业扩大的帮助,他们入秋后订单量直接翻倍。
原本陈乔玉的作坊大半红薯粉都是供应三水镇的,产量接近饱和,现在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而县城的牛肉面店的老板也在陈乔玉的积极促进下,开发了牛肉粉的业务。
没想到筋道顺滑的牛肉粉还挺受欢迎的,老板直接定了不少。
不仅如此,因为店在学校周边,学生们来吃,喜欢上了,顿时就形成了风气。
一瞬间,县城的各个中小学门口都开了粉店、粉摊。
虽然不全是找陈乔玉订的红薯粉,但打听到牛肉面店进货渠道的人也不在少数,这一波,直接给红薯粉作坊带来了一千多斤的产量。
得道者多助,陈乔玉的红薯粉作坊都快忙不过来了,金二婶就带着村里的一些大爷大娘,把第一道挑红薯洗红薯和削皮去结疤的工序给接走了。
金二婶让陈乔玉每个月拿出两百块钱来:“甭管你消耗多少红薯,反正咱村的大爷大娘管够,他们在别处也挣不上什么钱,一天来削削红薯,能给个毛,就能叫他们高兴得睡不着。”
这话是实话,村里今年承包户多,留下的集体土地就少了。
年轻力壮的下地都嫌人多,上了年纪的就更找不到啥活干了。
而且找不到活儿的年轻人还能去外头打零工,这些老头老太腿脚不好,又不识字,也没法出去找活儿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