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想去看看,这承包户有啥不一样。”
“乖乖,一千多块钱哎,他们家岂不是要买拖拉机啦!”
陈乔玉也头一次,因为是姚家村人,而被人追着打听。
以往都是她干的事儿,推脱到村队部头上,属于自己要努力藏拙。
现在没想到有一天姚家村出名了,比她弄的那些玩意儿更叫人稀奇、讨论度高。
陈乔玉头一回沾了姚家村的光,享受了被追问的热闹。
姚家村的村民在外头个个都是这样,备受瞩目。
即便不是承包户,人家问起来,一说“对,就是我们村的”,那也是相当骄傲的。
卖大蒜的事儿也算是彻底传出来了。
大队部还剩下的四千多斤,叫三水镇来包圆了。
不过这回姚金宝没给三水镇便宜了,直接收了个高价——三十二一百斤。
嘴上还要说:“要不是看在咱们有合作的份上,这蒜还真不能卖给你们。”
“你们是不知道啊,现在蒜有多火,价钱有多高!”
三水镇的几个干部苦笑不已。
他们哪能不知道啊!
他们镇的小吃也火了,镇上形成了规模化生产和销售,还有集体出去别的县市摆摊的氛围。
也因为如此,葱姜蒜花椒辣椒等配料的需求量也爆发式上涨。
他们之前跟别的公社有合作,大蒜辣椒都是从别人那儿购买的。
但经商的春风吹起来了,需要大蒜的又不止他们一家。
人家也能高价卖给别人去。
毕竟三水镇也没包圆么不是。
这次姚金宝出价一百斤三十二元,即便不算是天价,但也算是高价了。
但三水镇的人还是忙不迭地签了合同:“四千斤,我们都要,还有零头,你们也算算,有多少我们要多少。”
现在大蒜已经是紧俏货了,入秋种下去的大蒜,要到明年才能采收。
到明年春天之前,大蒜的价格只有水涨船高的。
三水镇的人失误了一次,不会再失误第二次,连忙签订合同。
搞得姚金宝都有点儿不安了,连夜找老支书和村队,还有陈乔玉姚大勇等人开会,才确定卖出去。
姚金宝说:“他们要的怪凶的,我都担心是不是有诈。”
姚大勇笑道:“那倒不会,我们自己觉得三十二的价钱高了,但对他们来说还是划算的。”
“他们有蒜,今年的小吃生意才做得下去。”
徐会计连连点头:“镇上都开了半条街的夜市,一到晚上那个香哦!全是葱蒜爆炒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