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需要的是姚家村有作坊能运转出来。
到时候红薯粉主要还是在老家卖,在现代卖的,就是为了补贴老家打开销路薄利多销损失的利润。
就跟大芦沟村之前一样,为了跟县城的砖厂抢生意,刚开始只能低价卖砖。
等后来产量稳定了,能养活工人了,有余量了,价格才慢慢提上来。
周姐先给陈乔玉结了300斤的红薯粉钱,相比于土鸡蛋和菜干,这个钱不多,也就六百块。
但陈乔玉还是认真记了账。
公对公,私对私,虽然这账不用向别人汇报,但是她心里还是要清楚的。
陈乔玉拿完钱,就去菜市场准备买烧饼摊要用的猪肉猪油。
买了十多斤,两百多块钱。
出来的时候刚好看到门口新开了一家粮油店,正在搞活动,买满一百块送一小壶油。
油倒是不多,也就500毫升,但是开业活动的粮食价格本就不高,这还有白送的油,陈乔玉就心动了。
反正烧饼摊上的面粉一直都是她在买,加上自家现在要吃的大米都是从现代买的。
虽然口味上未必有老家当年的新米好吃,但胜在不用淘米,陈乔玉还是喜欢从现代买的。
有活动,陈乔玉一口气买了三百斤面粉,一百五十斤大米。
加起来刚好一千出头。
满一百块送一小壶油,一千块人家直接送了一大提五升的油。
陈乔玉喜滋滋的。
不过就是一次没办法运回去,先运到店里放着,然后才慢慢带回老家的。
吭哧吭哧地搬了几趟,陈乔玉才把东西都搬回去。
然后就让村里的小孩帮她去张家湾找吕爹爹吕婆婆,帮忙把三百斤面粉拉到镇上,给柴爱花和张永华他们。
村里人见吕爹爹吕婆婆来老宅拉东西去镇上,一点儿也不好奇。
陈乔玉的保密工作做得好,板车、三轮车,进进出出的,大家根本没怀疑。
陈乔玉让吕爹爹吕婆婆去送货了,自己也骑着三轮车,带着红薯粉,去镇上。
在现代有周姐帮忙打点销售,陈乔玉根本不用操心。
但是在老家,她没有什么好的销售办法,就只能用笨办法,一家一家上门去问。
不过她现在也总结出了经验了。
先找工厂,尤其是效益好的厂子。
这个年代的工厂有自己的特色,没有特殊情况的话,工资都是按照工龄和技能等级上涨的,所以轻易不会加工资。
但是产量业绩完成得好,总是要有奖励的,于是就需要一些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