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样子是袜子厂的人来推销瑕疵袜子了。
这个陈乔玉也有所耳闻,袜子这东西不像电器自行车那样,大,显眼,数量难作假。
袜子这东西,别说多一双两双了,就是多一箱两箱,那数量也不好点。
而且好些厂子都有“瑕疵指标”,一千双袜子里有一双出问题也很正常,就分给厂子职工当福利了。
再多“瑕疵”几双,问题也不大。
陈乔玉看了没一会儿,摊子上的袜子就卖光了,根据“瑕疵”程度,一般都在一块钱左右。
供销社里的尼龙袜一般是一块二,长筒袜一块八到两块,玻璃丝袜就更贵了,属于供不应求的那种。
卖袜子的两个男人高兴不已,年轻一点儿的没忍住,对着年长一点的那个男人说:“科长,咱们这算不算提前完成了今年的福利指标?”
年长的那个稳重一点,但看咧开的嘴角,也没稳重到哪儿去,嘘了一声。
不过等人都走光之后,还是小声说了句:“这才哪儿到哪儿,要是真能拿下自主经营权,明年高低要多盖一栋宿舍楼,到时候你小子娶媳妇儿就不为难了!”
小伙子羞涩地挠了挠头:“晓梅还没答应我呢……”
陈乔玉离开袜子摊,往前走了走,心越发安定下来——大东西不多见,但是好多小物件都开始试探着往外卖了。
绕去爱花姐和英子那边打了个招呼,烧饼摊的生意也不错,都来逛集贸市场了,大家伙儿都存着“来都来了,多少要买点儿”的想法,花钱手脚也大了。
而且镇上本就厂子多工人多,陈乔玉他们之前只在镇子口卖,生意就不错。
现在全镇加上周遭的十里八乡都知道集贸市场了,一下子聚集了镇子口十倍的人流量,生意简直好得不行。
柴爱花和张永华一个做饼一个烤饼翻饼,英子跑前跑后装饼收钱打粥,连卫婆婆都来了,帮忙收碗收筷子,桶里装得差不多了,就提到水龙头那边去洗。
见到陈乔玉过来,张永华招手就喊:“乔玉来了?快来帮忙!”
陈乔玉倒是无所谓的,她反正在哪儿都是打工干活。
但柴爱花一看陈乔玉背后背着背篓,背篓用蓝花布盖得严严实实的,并没有一上来就主动撸袖子要帮忙的意思,就知道陈乔玉肯定有别的事。
柴爱花当即就道:“你嚷嚷什么嚷嚷,乔玉有自己的事。”
张永华有点不情愿:“说好了三家一起合伙的,咱家出两个人就算了,他们家总不能一个人都不出吧。”
先前青杨上学还好,这都放暑假了,天天跟着钟斯年往山上跑都不来烧饼摊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