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不过怎的是五郎在管事?明明六郎才是嫡支。&rdo;崔素娘皱着眉。
她说的是安顿流民一事,这事是姜伯庸和崔玉书在管着,姜伯庸是庶子,她以为这种事应当是六郎管着才对。
姜伯旭也微微皱了皱眉头,却是呵斥崔素娘的,&ldo;五郎也是我们兄弟,你说的这是什么话!&rdo;
崔素娘并没有像方才那样不安,她熟悉丈夫,是不是真的生气不满,她看得出来,索性她顺着话茬换了一个,&ldo;祖父宅心仁厚,一路上看不得灾民受苦受难,但收留了这么多灾民,会不会生出事端?&rdo;
她脸上带着一丝忧虑,其实路上的时候她就对姜太傅此举不满了,收留了灾民就要拿出粮食安顿他们,但姜太傅拿出的粮食是他们自家的存粮。
若是往年风调雨顺,她是不在意这么点粮食的,她跟着夫君在任上之时也会时不时施粥,但今时不同往日,他们姜氏一族本就人口众多,还有一大群部曲要养着呢,存粮怎么能这般浪费?
且那些灾民人数太多了,要不是还有郑家和自己娘家的部曲也在,崔素娘夜里睡觉都不敢放心,谁知道这些灾民会不会趁着他们夜里歇息就恩将仇报抢他们的存粮?
这一路上她都提心吊胆的,很想跟姜太傅建言不要再管这些灾民的生死了,但她是孙媳妇,虽是未来的冢妇,大事上头在姜太傅跟前是没有能说话的余地,只能通过旁敲侧击让夫君去说。
夫君是祖父跟前教养长大的,又是长子嫡孙,他一说,祖父准会认真考虑的。
崔素娘原本以为姜太傅宅心仁厚,见不得灾民受苦,顶多就是收留他们一路,万万没想到还要带着这些灾民入丹阳县!
难不成还要他们自家的存粮一直养着这些灾民不成?
&ldo;五娘到底还是个小娘子,虽说同样是在祖父身边长大,却比不得夫君你,她在处事眼光上太过局限窄小了,怎的祖父说什么她就做什么,当时她就很应该拒绝祖父才对。&rdo;崔素娘微蹙着秀美,略带不满的道。
姜伯旭同样微微皱着眉,他也觉得祖父不应该收留这些灾民,万一他们自家的粮食不够用了呢?
&ldo;夫君,既然你来了这里,你做哥哥的,很应该疼爱妹妹才对,五娘不懂事,你可曾管着一个郡城呢,这么一个小县城,你也要帮着五娘分担一下才是。&rdo;
崔素娘柔声道,望了一眼夫君脸上的神情,看出他对她的提议很认同,于是就不再说这个话茬,抬头看了一眼内室,摇头慨叹,&ldo;怎的这里家具如此简陋,这一个柜子想放多一些衣裳都不行。罢了,明儿问问阿娘,让人再做一个大柜子吧。&rdo;
☆、第344章父子谈话
第二天一早,姜松跟往常一样,起了个大早,先活动了一番筋骨之后,问了侍女,得知姜太傅已经起了,跟郑幼娘说了一声,他径自去了姜太傅的院子。
&ldo;儿子请阿爹安。&rdo;姜松拱手行礼。
姜太傅&ldo;哟&rdo;了一声,&ldo;怎的今儿大清早就来找我了?&rdo;
姜松嘻嘻一笑,&ldo;这是来蹭阿爹的早膳了。&rdo;
姜太傅扬声吩咐道:&ldo;福生,听到大老爷的话了吗?还不吩咐小厨房备多一份他的早膳?&rdo;
姜福生笑着应诺,退了下去吩咐小厨房。
等到膳食送上来,姜福生识趣的退了下去。
&ldo;说吧,来找我有什么事?&rdo;姜太傅喝了一口粥,瞥了儿子一眼。
姜松讨好的笑,&ldo;阿爹果然是目光如炬,什么都逃不过您这双利眼。&rdo;
姜太傅没好气的道:&ldo;行了行了,别拍马屁了,一点都不诚心,再不说你就不用说了。&rdo;
姜松噎了噎,谁让眼前这个是他父亲呢,只好委委屈屈的问道:&ldo;阿爹,你对五娘是个什么样的章程?&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