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傅叹了一口气,&ldo;我们自己家族都不能全走光,各家出一个孩子,再带上一些妇孺老幼,其他人都要留在都城里,举族搬迁可不是小事,不能让圣上对我们生疑,除了郑家,程家和卢家还是不要告知了吧。&rdo;
姜枫和姜榕默了默,最终艰涩的开口,&ldo;是,我们不会往外泄露的。&rdo;
☆、第311章过渡过渡
丹阳县的这个年,过得并不好。
大家都在为虫卵发愁,即便是烧了好几天的田,几乎在田里找不到虫卵了,也止不住的担忧。
春耕可咋整?
然而再如何发愁,日子还得过下去,几乎每家每户都养了不少鸡,趁着过年之时还有不少人家抱鸡窝的,想着孵多几个鸡崽出来,万一到时候虫子太多了,也能对付的了。
郑依楠一直心心念念想要一探丹阳县的究竟,最终还是等到过了她亲自操办的元宵佳节之后才派人去了丹阳县。
听着回来的人禀报的事,郑依楠和郑和安两人颇有些觉得自己出现了幻听。
&ldo;你说什么?丹阳县那个穷乡僻壤多出了两面高大的城墙?&rdo;郑和安皱了皱眉,他转头望向了郑依楠,&ldo;我记得半年前说的可没有这一出?&rdo;
郑依楠惊愕过后,倒是慢慢释然,&ldo;我就知道她不会泯灭于众人的。&rdo;
这个她是谁,郑和安听话听音听明白了,见妹妹对姜五娘如此推崇,啧了声,&ldo;这个姜五娘到底是何方神圣,竟能让我们祁东县县令大人钦佩不已。&rdo;
郑依楠白了她哥一眼。
郑和安挑了一下眉梢,&ldo;你怎么就这般肯定那两面城墙是姜五娘的手笔?不能是姜家的郎君的决定?&rdo;
郑依楠不搭理他,转而问心腹部曲,&ldo;丹阳县百姓们如今的生活如何?&rdo;
&ldo;瞧着大街上的铺子小摊不少,不过很多人脸上带了愁绪。&rdo;来人也摸不着头脑。
这下子就是连郑和安都难住了,既然大小铺子摊子不少,又是刚过完年不久,不是应该很是欢喜才对吗,怎的带上了愁绪?
&ldo;丹阳县里头可还有什么新鲜事?&rdo;郑依楠又问。
&ldo;有!&rdo;来人赞了赞,&ldo;建了一个太学院,我亲眼见着了,一大早去太学院里读书进益的人少说也有数百呢,不仅蒙童郎君,就连小娘子都能去。&rdo;
郑和安脸上漫不经心的神情逐渐消失了,郑依楠顿了顿,慨叹一声,&ldo;兴教化啊…二哥,不得不认输了吧!&rdo;
他们来祁东县半年之久,才堪堪把祁东县理顺,而丹阳县已经建成了太学院,并且让百姓们把孩子都送进去读书进益,单就这一点来说,他们确实是比丹阳县慢了一步。
&ldo;太学院可有说能否让外县的人去读书吗?&rdo;郑和安颇感兴趣的问道。
&ldo;小的问过了,听说这个太学院是县令大人专门为百姓们建的,不是本县的人连门都摸不着。&rdo;来人道。
郑依楠还在感慨呢,郑和安已经变了变脸色,&ldo;丹阳县里外来人多不多?&rdo;
郑依楠不解的望向二哥,怎么突然问起这个问题?
来人想了想,摇头,&ldo;少得很,我们是距离的丹阳县最近的县城了,都不知道丹阳县建了城墙呢,其他外来人就更少了,不过倒是能瞧见边康人。&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