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顾名思义,就是读书进益的地方,大人爱民如子,特让六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蒙童青年俱入太学院读书。
不仅如此,就连小娘子,都可以进太学院读书,六岁以上,十八岁以下的小娘子也可以跟着女先生读书认字。&rdo;
这话一出,百姓们的骚动比先前更大,连小娘子都能读书进益?
&ldo;且县令大人怜惜我丹阳县百姓们如今不甚富裕,头三年,凡是丹阳县之人,都可免束脩进太学院读书。&rdo;
徐峰这话,又让百姓们一怔,不要束脩就能读书?倒是有些人心动了。
&ldo;大人非常看重太学院,故此不仅请了名满天下的大儒段公来做山长,还请了农家的矩子来教导。&rdo;
徐峰又将段公和朱学真的身份地位详细的解释一遍,继续道:&ldo;除此之外,还有二十来位非常有学识的先生教书。
除了学堂之外,还有药堂,药堂的门槛最高,非品行不好之人不能进,药堂的先生都是各地富有盛名的大夫,这些大夫都是大人请回来的。
工堂和匠堂也是如此,请回来的都是各地有一手绝活的匠人,大家想学一手好技艺的话,不防来学一门手艺,学了一门手艺,就不怕饿肚子了。&rdo;
徐峰句句都在点明姜元羲从中付出的心血,一点都不贪功,所有功劳都往姜元羲身上推。
徐峰足足说了大半个时辰,把太学院一事掰碎了跟百姓们说,说得口干舌燥,最后满是希翼的看着他们,&ldo;我们丹阳县能有县令大人这样的父母官,乃三生修来的福气,大家记得明儿就把孩子们送来太学院。&rdo;
百姓们面面相觑,稀落的应了几声,而后渐渐散去。
等人都散去了,捕快走到徐峰身边,略有担忧的问道:&ldo;老大人,您说百姓们会把孩子送来太学院吗?&rdo;
徐峰充满了信心,&ldo;当然会有,兴许大人请来的先生们还不够呢。&rdo;
然而第二天一早,随着日头越来越毒辣,站在太学院门口的徐峰面色也越来越难看。
快到正午之时,徐峰走到姜元羲身边,惭愧的低下头,&ldo;大人,下官有负你所托。&rdo;
整个上午,除了县衙里的官吏把自己的孩子送来太学院之外,余下的就是官吏的亲朋好友,碍不过情面,也是不想得罪家里做官的他们,把孩子送来的,只送来的孩子都是家里最小的那个,反正留在家里也干不了多少活计,不如送来这里玩耍。
统共只有二十七个孩子来太学院的,基本上一个先生带一个孩子,徐峰所说的先生不够用的情况丁点没发生。
姜元羲也知道昨日徐峰给百姓们说了很久太学院之事,也知此事最为看重的就是徐峰,她轻轻抚了抚徐峰的肩膀,劝慰道:&ldo;徐大人不必担忧,兴许是百姓们还要再观望几天,过几天他们从里面那些孩童嘴里得知太学院所教之后,必定会紧着送孩子过来的。&rdo;
徐峰艰难的扯了扯嘴角,&ldo;只盼如此吧。&rdo;
心里却有一种不祥的预兆。
&ldo;徐大人随我进去看看孩子们如何吧。&rdo;姜元羲道。
因着孩子太少,从姜家而来的先生们,只派出了一个姜元羲的叔伯来教导,听着孩子们认认真真的跟着读书的声音,徐峰才稍稍宽慰。
然而七天过去,太学院里头二十七个孩童并没有再多一个同窗。
姜元羲召了徐峰来过问此事,&ldo;徐大人,可知百姓们为何不想送孩子们来读书?&rdo;
徐峰脸上带着恨铁不成钢的意味,&ldo;他们说读书无用!真是一群蠢货!读书怎么会没用呢!&rdo;
&ldo;为何这般想?&rdo;姜元羲好奇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