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皇子们没有争到兵权心里都不甘心,男儿总是有热血的英雄精神,幻想着自己带兵打战。保家卫国之举。
那拉氏宣布身体完全康复,她的庆祝宴和皇后千秋的时间刚好撞到了一块,只是那拉氏的运气不好,又碰上了战争,所以这皇后的千秋节就隆重不起来了。
只是皇后的千秋。却引起了很多人蠢蠢欲动,西林觉罗氏摸着她九个月大的肚子,眼底暗沉。她这一胎太不容易了,想到孩子的情况西林觉罗氏还是盼着她的孩子能受更多的重视。
弘历再一次去普胜时见到钮钴録氏时,对那拉氏和弘晖起了很大的怨恨,只要某些人还在,她母妃的事就一直有人记着,也无法出头。
为了章显她的大度,那拉氏向胤禛请求后,大度的下了懿旨,把李氏和钮钴録氏给放了出来,还想李氏和钮钴録氏抄经百卷为她祝寿。尽管李氏和钮钴録氏知道那拉氏放她们出来是没有安好心,但这是个机会,她们都不愿意错过。&ldo;&rdo;
弘昀原是感激着那拉氏的大度,可是在见到李氏时,这感激也生怨了。李氏不知道她的刻意伪装让弘昀对胤禛和那拉氏不满,她刚出来,自然要低调些,也扮的楚楚可怜让胤禛和那拉氏、耿氏他们消失。
&ldo;母妃受苦了。&rdo;弘昀欲言又止,想问着李氏的情况,但又不知道怎么问。李氏被禁这段时间里,弘昀不是没有打听着李氏的情况,只是内线报着李氏受后妃欺辱,宫中奴才踩高捧低,饭菜不好等等,心下难受。
李氏看着自己的儿子,欣慰一笑,如果这点苦换了儿子的成为,她忍辱负重不算什么。想到宋氏,李氏咬咬牙,以前瞧不上宋氏,也以为宋氏是无害的,不想宋氏掌了宫权之后,第一个就朝着被禁的她发难。
李氏承认,宋氏的第一个女儿的死,有她的份,当年为了不让宋氏的孩子生在她之前,她稍微用了点手段。却不想对宋氏看不过眼的人多了去,所以宋氏提前早产,九死一生生下了一个瘦弱的女儿,没满月就去了。
宋氏记了这么多年,如今掌权了,第一个报复的就是她,她身边的人死的死,换的换,宫内的眼线都被清除的一干二净。幸好她出来了,不然再多待几天,没准就被宋氏害死了。宋氏,李氏心中发狠,本来不想对付宋氏的,现在看来她第一个要除的就是宋氏。
李氏的表情让弘昀看在眼里,握了握拳,让李衡去查李氏被禁期间发生的事。李衡查来的资料很快到了弘昀的手中,弘昀胸中怒意翻腾,看着那到长春宫羞辱李氏的后妃名单,心中下了决定。
要说弘昀什么也不在意,唯一在意的就是李氏,见不得自己的母妃受一点苦。李氏被禁后,弘昀对胤禛是很生怨的,他不是不嫉妒弘晖他们,只是以前身体弱,他更恨自己不争气。可是现在他的身体好的七七八八了,弘昀想争取的更多,这名单上的人。他一个都不会放过。
&ldo;真是大度的皇后。&rdo;弘昀的脸色阴沉。
李衡见此顺势道,&ldo;听闻齐妃娘娘当时被皇后娘娘毁了容了,却不想齐妃娘娘得了老天眷顾,容颜不药而愈。&rdo;
李氏不药而愈,弘昀心中没有多说,他是唯一知道他母妃有空间之人。所以在弘昀的心中,李氏就是个仙女转世历劫,不然李氏怎么会懂这么多东西。
见弘昀还是无动于衷,李衡心中一急,忙又添把火,&ldo;王爷,我们还等什么,只要皇后在的一天,端亲王的储君之位就牢不可破。王爷若不拼一把。不然端亲王之后,便是仁郡王,还有宝郡王,就是失踪的睿郡王和怀郡王也都是您的大敌啊,哪王爷什么时候才有出头日。&rdo;
弘昀心一提,以前他老是想隐到幕后,再看着兄弟们内斗,他的母妃李氏也是这般告诉他听的。可是现在李衡的话也没错。再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有他的出头之日。不做一些事,皇阿玛永远看不到他这个优秀的儿子。
如果成功之后,他以后就再也不用藏拙了,母妃教的东西他也可以完全拿出来用,不怕树大招风了。弘昀心中一动,招来李衡。附耳交代了一番。
&ldo;王爷,真要这么做。&rdo;李衡谨慎的问着。
&ldo;嗯&rdo;弘昀点下了头,&ldo;只许成功不许失败。&rdo;
&ldo;王爷高招&rdo;李衡低下了头遮住了眼里的闪烁,努力抑制着内心的激动,向弘昀福了福身。领命而去。
延禧宫中,弘历愤愤不平,&ldo;母妃,我们就什么也不做吗,任那女人和她的儿子一直踩到我们的头上作威作福的。这次母妃受了委屈,她披着一副贤惠大度的脸,假仁假仪,我们还得对她的宽容大度感激不尽。&rdo;
&ldo;我儿镇定,&rdo;放心吧,她不会太得意的,母妃会给她准备一份大礼,不然母妃这段时间受的苦都白费了‐‐
&ldo;八哥,我跟他拼了。&rdo;此时的老九一副虚脱、纵欲过度之相,苍白的脸更显的阴毒狠辣。
老八点了点头,倒是没有拒绝,心里也早有打算,这么好的机会,他不想错过了。
&ldo;我要把自己今天所承受的一切,千倍万倍还给他。&rdo;对于自己被胤禛下了迷情,老九恨意难消,却没有想过若不是他先害人,别人何至于害他,这不过是以其人之身,还治其人之道罢了。
只是有的人,他不会去反省,不会去怪自己,只会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别人的身上,千错万错是别人的错,与自己无关。
&ldo;八哥支持你。&rdo;‐‐
皇后千秋,尽管杜绝奢侈,但在礼部和内务府大力操办下,再加上命妇进宫向皇后朝贺,也使得千秋宴,简单又不失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