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抬了抬手,淡淡地看了胤禛一眼,表现着他帝王的气度,他没有为李氏的无礼而恼怒。
&ldo;朕没让你说话。&rdo;
胤禛听了康熙的话直接低下了头,也知道今天康熙主要是找李氏问话的,他不过是个陪衬而已。
李氏看着她一直觉得强大的胤禛在康熙面前这般的乖顺,整个人也清醒了过来了,现在的康熙不是小说里的康熙,她之前所想的方法都都是无用的,而且在康熙这里看来是大不敬的。
小说都是骗人的,现在再一次让李氏知道小说也不可尽信,至少现在并不实用。
这一次李氏只得沉默了,而且乖顺了一些。
康熙看着这样的李氏点了点头,确实是个有能耐的,这般快速地适应了。
&ldo;李氏,你经商之事,可有告知老四。&rdo;
&ldo;回皇上,婢妾并没有告知王爷。&rdo;李氏很快一摇了摇头,她确实并没有同胤禛说了,以前有想说过,可是胤禛根本没有当她一回事。如果胤禛宠她,她真的会什么都告诉胤禛的,可是曾经她被胤禛训斥了几次之后,李氏再也不跟胤禛说这些事了。
康熙看着李氏,眼里透着真实,也知道李氏的话不假,没有,那就是瞒着了。
&ldo;你如何来的想法,如何学的,如何把生意做得这般大,又是谁给你的支持。&rdo;
康熙一连窜的几个问题,让李氏有些接不过来,但还是努力让自己从容的应对着,现在她已经没有之前想见康熙的激动了。
&ldo;回皇上,婢妾从小就对经商有天份,也很感兴趣。婢妾并不觉得商贾就是低贱的,虽然商人重利,但他们也是靠着自己的技能靠着自己的脑子和双手在赚钱,这是自己勤劳获得的。就这一点,婢妾就觉得除了农民之外,商人也是可敬的。&rdo;
李氏努力想改变康熙对商人的看法,也想让大清改变着对商人的看法,更鄙视那些看不起商人的人。
康熙挑挑眉看着李氏,又看了胤禛一眼,胤禛只是沉思,当好他的背景。
见了康熙不说话,沉静的空气让李氏有些呼吸不过来,她只得发挥自己的想像,把能说的说出来,于是又道:&ldo;皇上贵为天子,是天下的至尊,……&rdo;
李氏滔滔不绝,把什么君臣啊,百姓啊,农业啊,商业啊,工业啊,水能载舟变能覆之类的话都说出来。
康熙的面色慢慢的凝重且黑沉了起来,胤禛的心也开始提了起来,但想提醒李氏的时候,康熙总是一个眼神扫过来,所以胤禛只得在沉默中提着心。
而李氏在看到康熙凝重的神情,以为康熙听得进她的话了,更是发挥她的三寸不烂之舌,发挥她的才学才能,想让康熙慧眼相看了。
夭红看到这里只想发笑,对李氏摇头叹息,可惜了,李氏终是看不清形势。她不得不承认李氏有才,也能说会道,可是也就这两点,更不会让康熙欣赏了。
再说了,帝王能不知道这些吗,康熙活了这么多年,也是个好学上进的帝王,不只有汉师、满师、蒙师,就是国外的人康熙也一样请教着,对国外的认知,康熙也心里有数着。
可是不代表康熙就乐意着一个女人,后宅的女人对他说教了,孝庄在世的时候,康熙翅膀没硬,所以还会耐着性子虚心地听孝庄教导的。可是李氏是谁,又算什么,以为做了点生意,赚了钱了,便了不得了。
胤禛现在是恨不得把李氏活埋了,但有时候又不得不觉得李氏说的也很在理,但他现在也没这个心情听李氏在篇大论了。
自以为是蠢女人,这是胤禛对李氏的看法,看不清形势的女人不就是个自以为是的蠢女人吗。
&ldo;大清的历法规定里可有说过为官者不可经商?&rdo;康熙直言问道,并不对李氏之前的长篇大论,各种见解表达他的看法。
李氏见不到康熙回应有些微失望,内心里鄙视着康熙老古板,但康熙问了,李氏还是恭敬地回道:&ldo;是有。&rdo;这一点,李氏也是认可的,毕竟当官的人本来就是有权了,再经商,那还让不让人活啊,而且以权谋私更利害。
&ldo;大清历法可有允许皇室之人经商,你既然嫁入皇家,身为后宅之妇,不以夫为天,不敬夫,不敬长,却瞒着在外经商,与民争利,你可对了。&rdo;康熙再问。
李氏顿时觉得头大了,也可笑,心里暗骂康熙就是个大沙猪皇帝,她经商怎么了,她有能力自己赚钱,碍他什么事。
&ldo;回皇上,婢妾不解,婢妾在府里一向规矩,尊着王爷,敬着福晋。除了瞒着王爷福晋经商这一项,婢妾并无任何隐藏之私,且婢妾并不是与民争利,而是让百姓们除了种田之外,从商也是有收入来源的。&rdo;她底下的工人成千上万人甚至更多,为她做事的人,自然是有丰厚的回报的,比起种田收入更高,毕竟农业的税负担也重。
李氏并不承认着她有何过错了,她哪里不尊胤禛,不敬那拉氏了。
康熙微摇头,看着李氏是一点都不懂后宅之事,也不懂妇德妇容,顿时觉得李氏教女还是欠缺了。
&ldo;李嬷嬷,你告诉李氏,她的过错在哪了。&rdo;康熙对着身旁的李德全道,并不想再跟李氏说。
&ldo;是,皇上。&rdo;李嬷嬷出列,看着李氏的眼神虽然平静,但李氏可以从她的眼神中看到了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