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培盛进来见了高吴庸手上的信,哎了一声道:&ldo;爷怎么了。走的这般急,这般冲。&rdo;
高吴庸看了苏培盛一眼。直接把信递给苏培盛,什么都不说,让苏培盛自己看。
苏培盛看了一下信件,十四爷的,更是感兴趣,十四爷找他家的王爷做啥,真的稀奇。
只是才看了信,苏培盛也跟着愤怒了,尖细的嗓子不满道:&ldo;皇上都没有下旨呢,十四爷真把自己当储君看了,就是真的是储君了,爷也是他的亲长兄。现在都这般的语气,若是十四爷真的坐上了那个位置,那不更不把爷放在眼里了。&rdo;
以为他们爷拿他没有办法,所以每次都这般的对他们爷,苏培盛都觉得愤怒。可他只是个奴才又有什么办法,王爷就是对德妃娘娘和十四爷太沉默了,所以太让他们的气焰越来越高涨了。
&ldo;看看就好了,爷心里自然有定数。&rdo;高吴庸抢过了信件,直接收回来放好。
&ldo;我不是为爷委屈嘛。&rdo;苏培盛越过了高吴庸,也知道这些话不好谈,直接自己亲自动手收拾书房。
已经走出外面的胤禛则漫无目的地在王爷逛了一圈,这个时候,弘晖还有弘昀、弘时、弘参、弘历都不在下王府里,弘晖和弘昀、弘时在婚后都可以领差事了,弘参和弘历则继续在上书房里用功,府里就一个因为养伤而偷懒的弘策。
不过弘策虽然偷懒,也没那么轻松,虽然上书房那里不用去,功课也不用他补了,但胤禛但让邬思道隔天来给弘策上课。邬思道现在已经不用成天上课了,一是王府的阿哥们都已经去了上书房,王府的格格也学女红什么的去了,只有四格格和五格格偶尔有问题的时候才来请教他,他现在只专做王爷的谋士。
邬思道在政事上确实是一个很优秀的人,帮了胤禛很多的忙,也让以前年轻的胤禛少走了一些弯路,也改变了胤禛不少。可是现在胤禛心情不好,本来也是想去找邬思道的,但是走着走着,但走到了南院了。
&ldo;奴才见过王爷。&rdo;侍候弘策的小太监叫小陈子,原是胤禛书房当差的,现在被调到了弘策的身边,也是个机灵的人。
&ldo;五阿哥这会在做什么?&rdo;胤禛到了弘策的卧室问道。
&ldo;回王爷,五阿哥一早起来了,现在书房里练字呢。&rdo;小陈子一脸的骄傲,跟在五阿哥的身边,对他来说是一件有福的事情,而且慢慢的小陈子对弘策可佩服了。
&ldo;不用跟来,爷自己进去。&rdo;胤禛走到弘策的房门前,本来是想直接推门进去的,但还是伸手轻敲了两下,才直接推门。
屋内,弘策正闲着无聊,成天里不是练字就是看书,再不就是写策论听邬思道讲学,要不是富灵阿和瑚图玲阿偶尔来陪他,他也待不下去。
不过也让弘策发现了邬思道真的很有文采,没进上书房之前,已经觉得邬思道不愧是胤禛的谋士,他并不小看邬思道。但是现在邬思道同他讲学,问题都比较深,所以也让弘策发现了邬思道的厉害之处。
&ldo;阿玛,您怎么过来了。弘策请阿玛大安。&rdo;桌案上的弘策见了是胤禛,忙起身朝着胤禛行礼,可心里有点别扭。
&ldo;起来吧,这几日的伤如何了。&rdo;胤禛直径地坐在一边的椅子上,看着弘策问道,他心里可没有弘策的那般不自在。这棍棒教育的社会,老子打儿子,那是天经地义的,而且就是老子错了,儿子也得受着。
这般,还不得是一个孝字,就是胤禛就时候被德妃不公平对待了,只是用沉默来代替。也是一个孝字,处理不好,或者反抗了,很容易被扣上一顶不孝的帽子,这个社会不孝可是大罪呢。
&ldo;伤势已经好的差不多了,阿玛赐的药很管用。&rdo;弘策站了起身,但是并没有坐下,而是站在一边。看着胤禛虽然表湎淡淡的,可是弘策觉得胤禛身上的寒气更重了,都让他觉得室内的温度变低了。是什么事了,他可没有惹到胤禛吧,自被打过后,他可是很乖的。
&ldo;怪阿玛?&rdo;胤禛问话的同时眼睛也看向弘策。
弘策轻轻地摇头,并没有什么恭维地道:&ldo;不怪,没什么好怪的,是儿子的不是,阿玛罚着也是该的。&rdo;
&ldo;你很优秀,阿玛知道你甚至比弘晖优秀,比弘昀、弘时、弘历、弘参更为的出众且沉稳,弘参也是个优秀的孩子,只是玩性较重。你就没想过娶妻生子,入朝为差,或者为自己以后打算。&rdo;胤禛有些不解弘策为何那般的抗拒娶妻,这皇子皇孙里,成年了基本上没有不想成亲的。
&ldo;阿玛,儿子才学上也许比众位兄弟出众,但是性格上,大哥较为敦厚,大哥当了世子,也是坚我们兄弟最好的。三哥、四哥、六弟、七弟也都是聪慧之人,就是比起一众堂兄堂弟,也并不差。儿子并不想为政,想遍游大清的江山,想到海外走走。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儿子并不想拘在京城里,与其这样,儿子宁愿到边关去保卫大清。&rdo;
弘策说出了他的想法,这个时候的他,更想出去游历,现在的自己还年轻,弘策并不想在京城窝一辈子。现在康熙在位,他要出去是根本不可能,但是如果胤禛同意了,到胤禛登位的时候,他若是请求了,没准就可以实现愿望了。
&ldo;大清是你的根,京城更是你的家,你若四处去游历,你就不怕你额娘牵挂。&rdo;胤禛曾经也想去游历,可是这对皇子来说根本是不可能,而且游历在外,没有几年是回不来的。若遇上危险,可没在京城这般的安稳,出了事了,小人儿他们怎么办。
&ldo;阿玛,儿子现在也是想想,若是能走出这京城,是儿子心愿。儿子只是觉得一辈子窝在京城,还是狭獈了,好男儿志在四方。&rdo;
弘策的眼神坚定着,现在大清是内忧外患,不走出去怎么了解外面的世界,他也并不想大清再面临着上一世的悲惨的局面,所以想出去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