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在襄阳施展的计策,似乎没有掀起什么波浪。
也许这就是气运所在,不仅仅是赵子龙技高一筹,也是运气好,恰巧让赵子龙的士兵碰上于禁的奸细。
如果赵子龙的士兵去的晚了,说不定真的能让于禁的计策得逞。
于禁遣返调粮的士兵回到了随县。
将被赵云劫掠之事尽皆告诉随县守军将官。
虽有心用军法惩治失职兵败之人,但如今正是用人之时,随县留守的夏侯惇的副将也不擅作主张,只是依旧收拢了一些粮草,交于运粮者。
也不节外生枝,只是乖乖听于禁的要求,叫他们戴罪立功,依旧将粮草运往于禁处。
只是如此一来,随县县内粮草便不充裕。
随县内便出二支小队,一大队分三个方向而行。
随县守关将撤回的运粮败兵千余人派去东南运粮,有多拨五百兵马护卫粮草,此乃一大队。
另有一小队往西南而行,不过区区数人,将西陵县情报带与夏侯惇得知。
又中规中矩地告诉夏侯惇,随县粮草已经不多,已经派人往新野催粮。
剩余的一小队,自然就是往新野催粮的这一队。
运粮的大队一路小心忐忑的东南而行,却有惊无险并未遇到阻截,顺顺利利的将粮草交付到了于禁处。
至于往新野催粮的这一队,五六人纵马驰骋于平原之上,自然是被潜伏在新野以南的赵云等人发现。
身披上等铠甲,刚刚归队的报信小兵正踌躇满志。
“将军,看我擒之。”
说着就要从林间杀出,将这传令的小兵生擒。
赵云一把按住了这个士兵的肩膀。
“莫要心急,且放他们过去。”
赵云低声安排道。
“将军,这是为何?”
众人都大惑不解。
“于禁军粮被我等所断,必然要回随县继续调粮。”
“随县区区一县之力焉能供应这上万兵马?谁能将粮草拨给于禁,供他使用几日,但随县粮草必然不多。”
“而夏侯惇所率上万兵马,在襄阳周边已经足够使用,所以,此报信者必不是求援增兵,而是前往新野催粮。”
“我等潜伏于荒原之上,身边并未带许多粮草,只能以战养战。”
“此番将这区区几个小兵杀掉并无益处,反而暴露我们的行踪。”
“且放他们过去,待其运送粮草归来,我等再从此间杀出,带走部分粮草,其余全部焚烧。”
“这时候,夏侯惇就会知道他后路被断,而新野周边,到底能力有限,每次断粮都能让他们伤筋动骨。”
“待其无粮草可用,无论夏侯惇手下有多少兵马,我等只要避而不战,曹兵自退,襄阳之围可解。”
赵子龙自信微笑,对着手下士兵们解释道。
身边这些骑兵也算是他的铁杆,是刘备手下为数不多的骑兵的一大部分。
算得上是军中精英,也是可造之材。
多多提携后辈,一个团队才不会面临没有人才可用的窘境。赵云希望这些士兵可以从自己身边学到一些什么。
众士兵听完赵云一番解释,也都若有所思。
尤其是那个身披上等铠甲的士兵,也对自己的冲动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手指忍不住抠了抠自己的脸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