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文章是梓材,《尚书·周书》篇名。
康叔因功改封于殷商故都朝歌建立卫国,成为卫国第一任国君。康叔赴任时,其兄周公旦作《康诰》、《酒诰》、《梓材》,作为康叔治国法则。
刘备虽然大致看得出来这篇文章的意思。但他并没有太明白孔明想要表达什么。
这不是因为他和孔明没有默契,实在是因为刘备年轻的时候不喜欢好好读书。
虽然长大了,也知道了一些读书的重要性,开始认真的学习一些文章。但毕竟底子不如正统的文人好。
而与《诗三百》,《春秋》比起来,《尚书》又更加的生僻一些。
刘备有些疑惑的将手里的这薄薄的小册子递给了庞统。
庞统看了看,神秘一笑,又将这小册子递给了陈震。
陈震看罢之后,又是一脸的疑惑。
“依这些时日来主公与士元先生所言,这似乎不是孔明先生的做法。”
“我以为孔明先生并不是这样的普通的儒生吧。”
庞统哈哈大笑,拍着桌子对伊籍说道。
“还有什么,一起拿出来吧。”
他认定了孔明不会只拿这么一点东西。
伊籍也苦笑的从怀里又掏出另一个小册子递给了庞统。
伊籍虽然也非常聪明,但是实在没有孔明和庞统这样的智计。
这一次,自己反而成为了两个人的中间人,只是起了一个桥梁的作用,像工具人一样,让伊籍有些无奈。
庞统打开一看,正是自己意料之中的康诰。
陈震在一旁似乎能理解,但又不完全的能理解。
见陈震和刘备都非常的疑惑,庞统这才有些自得的开始解释。
“今日见机伯入门,我便已经明白了孔明的意思。”
“见孔明送给主公的乃是梓材我便知道,其中必定还有东西没有拿出来。”
庞统说两句就开始卖关子,逼得刘备赶紧催促他。
刘备是越大越感到了这不好好读书的难处。
但原来在中原戎马半生,战场之间得了一些闲空,也很难再专心致志的去学习。
如今终于可以好好的跟随身边的许多聪明人学习,但是却总需要时间的。
“这梓材上讲,以厥庶民暨厥臣达大家,以厥臣达王惟邦君,汝若恒。”
“这是要让康叔向殷民学习,顺从常典。康叔乃是周人战胜者,殷民却是被征服者。”
“又有,肆往,奸宄、杀人、历人,宥;肆亦见厥君事、戕败人,宥。这都是说要宽恕罪过。”
庞统念一句上述的原文,便粗略的给刘备解释解释。这文章确实复杂了一些,庞统也不想为难刘备。
“又有,王启监,厥乱为民。曰:无胥戕,无胥虐,至于敬寡,至于属妇,合由以容。王其效邦君越御事,厥命曷以?引养引恬。自古王若兹,监罔攸辟!”
“这是在说:‘长养百姓,长安百姓’,总之,满纸就说两个字,乃是德政。”
“正如孝起所说,这不是孔明的作风,孔明虽然也仁,但他却不是迂腐的儒生,所以我认为他不会只拿德政两个字就来敷衍主公。”
“这才料定一定还有康诰。”
陈震却也疑惑的向庞统请教。
“可这康诰一文也是明德慎罚,何至于先生认为孔明先生还会拿出康诰呢?”
面对陈震问询的目光以及刘备的目光灼灼,庞统忍不住从怀里掏出了自己的小扇子。
“所谓明德慎罚者,并非不罚,要罚就要依法而罚,这才叫慎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