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7部分(第1页)

尽量减少一点爸爸、妈妈和全家的实际痛苦?  大概是教育所致,我一直相信,家庭亲情,应该让位于社会大道。历尽灾难方才明白,家庭亲情本是社会大道,尤其在家破人亡、饥寒交迫的时代,更是这样。  我的新课本,就是爸爸写的那些借条。  他向造反派伸手了,而且只是索要家人温饱。但显而易见,他比我崇高。作为他的大儿子,而且是他被关押后家里最大的男人,我羞愧难言。  突然想起了我们学院的陈汝衡老先生。我在前面写到过,他在造反派歹徒假装要枪毙他的时候,一步步走到墙角后突然回身跪下,恳求道:  小将,小将,  不要开枪!  我下有妻儿,  上有老娘……  这事我当时听到后因联想到爸爸曾悄悄擦泪,但还是没有参透其间深义。陈汝衡先生是一位悖时老学究,把枪毙当真了,因此他的“临终”表现完全出于本能。他没有喊政治口号,没有摆学者风度,也没有发雷霆之怒,他跪下了,恳求了,而且把歹徒称作“小将”。  这种种动作如果被今天的大批判干将和职业诽谤者们知道,一定会上纲上线为“没有骨气”、“卑躬屈膝”、“软骨虫”、“怕死鬼”、“叛徒”、“汉奸”,就像当年的歹徒们宣布枪毙他的理由是“在国民党反动政权下写诗作文却不与国民党斗争”一模一样。但我现在看来,再也没有别的作为,比陈汝衡先生那些本能动作更能揭示一场灾难的恐怖本质的了。  与我爸爸一样,陈汝衡先生不是英雄,但同样是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中国男人。  '返回目录'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借住何处(1)

从爸爸的一叠借条,我想,人生在世,免不了向外界借取,包括向自己不喜欢的群落。  一个男人,要把家庭撑持下来极为不易,更是免不了常常要发出索借之声,伸出索借之手。  仅仅为了我,爸爸让我暂时跟着妈妈借住在家乡,家乡毕竟无法完整地培养一个孩子,他又花出极大的精力,让我借住在上海……  他向大地索借着儿子的生命支点。  而我,却以为是自然的生命过程。甚至,以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这些年,爸爸很少接触媒体,却从看病的医院里知道了我的一点点社会知名度。他并不为这种知名度感到高兴,但由此推断出上海这座城市对我的重要性,心里踏实了。  我给过他一本《文化苦旅》,他因眼睛不好,读读放放,并不怎么在意。平日就塞在手提包里,有时去公园闲坐时拿出来翻翻。有一次他去医院检查身体,完事后穿衣理包,准备离开,看到几案上有这本书,就自言自语说:“真是糊涂了,刚才怎么把这本书掏出来了。”正要伸手去拿,医生笑着说:“老先生,你搞错了吧,这是我的书。”  爸爸一时没回过神来,说:“没搞错,这是我儿子写的嘛,你看这署名……”  这事的结果,当然是他受到了格外的尊重,而且这位医生请他带着那本书回来要我签名。以后他每次去看病,都有医生、护士事先准备好一叠叠我的书要我签名。这实在有点把他闹晕了。  他想,在那些书上,我签名时还写着请那些医生、护士“教正”,那就应该由我赠送才对,否则很失礼。于是,他到书店去了。  “有没有一本叫《文化苦旅》的书?”他问。边问,边递上一张他事先写好的纸条,上面就写着这个书名。他觉得这个书名用上海话一念,声音完全含在嘴里了,别人一定听不明白。  书店职员没看纸条,随口答道:“卖完了。但他新出的书还有,要哪一本?”  爸爸怯生生地问:“新出的?叫什么?”  书店职员从书架上各拿一本放在他面前,他也不看内容,只要看清楚署名确实是我,就把那一堆都买回来了。我下次回家探望,他很不好意思似的推在我面前,要我签名,然后送给医生、护士。  可以想象,真正不好意思的是我。我问清了这些书的来历,便说:“爸爸,要送书,问我要,何劳您自己去买?”顿了顿,我又尴尬地解释道,“这些书,怕您和妈妈看着累,我没拿过来,也没告诉你们。”  我心里在自责:真不像话。  但从此,爸爸关照几个弟弟,报刊上有关我的消息,拿一点给他看看。  那天回家,爸爸拿出一本杂志,不知是哪个弟弟送去的,上面有我的一篇答记者问。爸爸指了指他做了记号的一段,问我:“这话,记者没记错吧?”  我从来不在意报刊上有关我的文字,拿过来一看,是这样一段对话──  问:请问余教授,对你写作影响最大的,是什么书?  答:小学语文课本。它让我认识了毕生阅读和写作中的绝大多数汉字。  问:再请问,对你思维影响最大的,是什么书?  答:小学数学课本。它让我知道了一系列最基本的逻辑常识,至今我们还常常为这些逻辑常识而奋斗。  我记得说过这样的话,记者没有记错。  “都是小学?”爸爸问。  我当时没感到爸爸这个问题里包含着什么,只随口答了一句:“那是一种性情中语,倒是真话。”  过后不久,我小学的同班同学沈如玉先生来上海,爸爸、妈妈都认识他。他现在担任家乡的教委主任,专程赶来 ,问我能不能在母校留下更多的印迹。  我立即推拒,认为在母校,任何人都只是编排在原来学号里的那个普通学生。  如玉说:“你想岔了。家乡那么偏僻的小地方,能让你在名声上增添什么?乡亲们只是想借着你的例子,鼓励乡间孩子读书罢了。”  这就很难推托了。我想了想,对如玉说:“这样吧,找一块砖石,嵌在不起眼的内墙一角,上面可以刻一排与我有关的小字。”  “你拟一句吧!”如玉说。  我拟定的句子是:  在这道矮墙里边,有一位教授完成了他的全部早期教育。  如玉把它记在纸上了。  爸爸在边上不解地问:“全部?”  我说:“是的,全部。”  但这时,我看到了爸爸沮丧的眼神。  他一定在奇怪,他只是让我在乡下借住了九年,后来我已经在上海生活了几十年,即便也算是“借住”吧,为什么总是对上海那么吝啬?  在这一点上我丝毫不想与爸爸憋气,只是因为这个问题关及一个人文化心理结构中的某种基元性沉淀,我一时无法向他说明白。  也曾有几次坐下来想说了,却很难开口,因为这些年一些上海文人正在以“最上海的方式”一次次驱逐我。  什么叫“最上海的方式”呢?那就是,这些年全国围着我掀起的一次次大批判浪潮,乍一看几个干将全在外地,北京、长沙、武汉、太原、深圳,但所有的提线者却在上海。  全都是上海的市井文人。态度看似温和,全以朋友相称,甚至称兄道弟,小鼻子小眼,低眉顺眼,偶尔挤眉弄眼,却绝不会横眉竖眼。他们时不时在报刊上抛一点闪烁其词的“材料”,作一点阴阳怪气的“规劝”,等到终于引逗出了外地的叫骂声、杀喊声,他们微微一笑,准时下班,在碗盏间发几句超然之论,然后盘算起做小官、赚小钱的俯仰之道。  上海也有不少人厌恶这些市井文人,但更多的是旁观者。旁观者也能大致判断事情的真伪是非,但更希望事情的延续,尤其希望看到像“马桶车撞奔驰车”这样有趣的事情的延续。在这种群体气氛中,一个文化人很容易躲入庸常而换取安适,却不容易凭着创造而长久生存。上一个世纪的前半期,上海曾来过一些大格局的创造者,看中的是上海由租界而引发的国际多元文化生态,而不是看中“海派文人”这么一个湿腻腻的头衔。如果上海文化什么时候不再具备创造者的人格温度,不再以现代产业运作的方式保持自由广纳、冒险开辟、无界发散的态势,那么,即便有再多的设施和排场,也失去了灵魂。  上海在我的中学时代有教育之恩,因此,不管后来我在这座城市受多少罪,挨多少整,经多少咬,也总是默默忍受,只顾以更多的劳作来为它增添一点文化重量,作为报答。十多年前在全国各地考察时深知上海名声太差,还写了一篇《上海人》力排众议,肯定上海文明是中国近代以来最有容量,也最有潜力的地域文明,并为精明而畏怯的上海市民鼓劲打气。后来,我又一再论述,上海人应从小市民而转型为大市民。这些年随着上海的经济发展,情况已经大有改观。但几经折腾我已明白,自己虽然仍然喜欢这座城市的建设管理、衣食住行、生态气息,而在文化上,我与它有很大隔阂。因此这些年来除了探望爸爸、妈妈,已基本不去。  现在,连爸爸也离开了,只剩下不断用家乡方言叹息着“寂寞”的妈妈,留在那些街道间。  直到爸爸临终,我都无法向他解释,他当初把我带到上海来这件事,包含着多少生命的悖论。这种悖论并不艰深,叔叔在年轻时已经领悟。  其实爸爸也领悟了,最雄辩的证据是,他不想让这座城市里的任何一个“朋友”来参加自己的追悼会,他没有留下一份与这座城市相关的通讯录。  '返回目录'  

借住何处(2)

那么,就开一个家庭式的追悼会吧。  家里人、亲眷、家乡人,再加上我们这几个儿子的朋友。  追悼会的主要内容,是在一架大屏幕上映出爸爸从少年到老年的代表性照片,特别要仔细地映出他藏在抽屉里的那一大叠纸页:大批判简报、申诉书和一张张借条。  这些图像的讲述人,是我的妻子马兰。她原来对屏幕上的灾难记录并不清楚。由她讲述,有一种由外而内的悲愤。那天她黑衣缓步,慢慢叙述,坚持到最后没有哽咽。  我致悼词,主要是解释那些借条。我听到,现场响起了一片哭声。  追悼会以后,我一直在想,真后悔没有多问爸爸一些问题。几天之差,就成了永远的猜测。  我对妻子说:“应该动员你的爸爸写回忆录。不是用来出版,而是为后代留下生命传承的记忆。对老人本身,也是晚年的一种精神总结,很有意义。”  妻子点头。  我们没动员多久,岳父就同意了,当天便动笔。  几天后的一个中午,岳母叫岳父吃饭,岳父坐在餐桌边还泪流不止。岳母一怔,随即问:“写到哪儿啦?”岳父没有回答,拍拍岳母的肩,说:“老伴,你真不容易!”  这顿饭,两位老人红着眼睛说几句,吃几口;吃几口,说几句。我们的侄女马格丽听起来十分艰难,却也觉得自己应该知道,当即要求,把爷爷写下来的文稿输入电脑。  以后几天,轮到马格丽红着眼睛上餐桌了。  '返回目录'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借住何处(3)

有一天吃完饭,我和妻子与两位老人闲聊。我把气氛调理得很轻松,然后请岳父谈谈回忆录的写作,尤其想听听与妻子有关的内容。  以前,我只知道他们在县城挨批斗时把五岁的马兰和两个哥哥送到举目无亲的叶家湾躲藏的事。  岳父说:“她出生前的一件事,我回想起来还非常感动。”  马兰出生前,两个哥哥已经饿得皮包骨头,特别是小哥哥,几乎快不行了。做父亲的和其他很多右派分子一起在水库工地上服苦役,毫无办法。一个干部走过来,要岳父把这个孩子送给他。岳父摇头,干部说:“你这么个右派分子,怎么养得活两个孩子呢?”这话刺激了周围的右派分子,等干部走后,一人凑一斤粮票,这在当时等于是割肤捐血。岳父接着再凑钱去买粗粮,全家活下来了,这才有后来的马兰。  说到马兰,岳父高兴了。他说:“受罪的人也会有很好的后代。老伴怀马兰时,我就天天到河里摸鱼,保证营养。所以我在回忆录里向天下夫妻传授经验:要生一个漂亮一点、聪明一点的孩子吗?妻子要多吃鱼,而且要丈夫下水亲自摸!”  我们一听都笑了。岳父还在说:“但是要培养成为人才,还有很多门槛。有一条最关键的门槛,是她跨的。”他指了指岳母。  岳母知道他在说什么,便接着回忆下去。  说的是,马兰十二岁时初中毕业,考上了省艺术学校。全部复杂的手续都由她这个小女孩自己办完,但遇到了最后一道门槛跨不过去了:她是右派分子的女儿,政治审查通不过。  对此,岳父本人没有发言权,因为事情的起因就是他。但他还是连夜写了一封封的申诉信。学校从录取到报到的时间很短,这些申诉信往哪儿寄,寄了有没有效果?  岳母也是一个演员,平日不会对任何人说半句重话,这天她跟着剧团在一个山区演出,听到这个消息后悲愤交加,决定破罐子破摔,不干了。剧团领导劝不住她,只好请来在当地下放蹲点的一个革委会秘书。  革委会秘书指了指山坡上连绵的火把,说:“你看,远近几十里的乡亲们都举着火把来看戏了,主角演员罢演,这可是严重的政治事件啊!”  岳母说:“那你们就把我打成反革命分子好了!我女儿考上了学校却不准上学,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革委会秘书又抬头看了看暮色中的群山,火把越来越多,远远看去望不到头,像一条神秘而光亮的长龙。他觉得今夜如果不开演,真有可能酿成重大事端,态度就软了下来:“这样吧,你女儿上学的事,不难办,我明天一定给革委会主任说。”  “我很难相信你们。”岳母说。  “那我现在就向你保证,一定让你女儿上学!”一个秘书就这么作了决定,这就是“文革”。  “你说了不算数。”岳母还是很硬。  “那我现在就出发去找革委会主任,你上台!”秘书急了。  “那好,你出发,我上台!”岳母说着也看了看山路。秘书逆着火把的队伍出发了,她也开始化装。  几天后,十二岁的小马兰拖着一个大木箱,里边塞着棉被和棉袄,挤上长途汽车向省城出发。岳父、岳母都分别向自己所在单位请假,说女儿实在太小,省城实在太远,希望能送一送。两个单位都不批准。  这次长途汽车,坐了整整八个小时。  '返回目录'   。 想看书来

借住何处(4)

听两位老人说完,我对那曾经延绵过火把长龙的青山,产生了渴念。  青山下,还有那群凑粮票的右派分子们挖出来的水库,还有庇护过五岁马兰的叶家湾……  妻子对我的这种渴念很感动,说:“那就去一次吧,顺便扫一扫长辈们的墓,好在都不在省城。”  于是,我们一头扑回到了青山大湖之间,扑回到了妻子十二岁之前留下过脚印的全部地方。  妻子踏入叶家湾时脚步非常小心。这是她五岁离开之后第一次回来,当年接收她的叶小文大爷还身体健朗。她还能记得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的池塘、土坡和泥墙。见到围过来的乡亲她不断致谢,感谢这个小村庄让她在大难中借住了一段永生难忘的时光。  和我一样,她后来以最长的时间借住在一座城市,而且很对得起那座城市。但是,那座城市在情义上,远不及这个小村庄。  “大爷,从县城过来那么远的路,当年你是怎么把我驮过来的?骑在你肩上吗?”妻子问叶大爷。  “不,是坐在拖蔬菜的板车上,也有一半路是你自己走的。”大爷记得很清楚。  “我记得满路都是野花。”妻子说。  县城叫太湖,我们仔仔细细地看了那些街道。今天,这些街道以巨大的热忱欢迎我妻子的回来,古朴的石板小路边拥挤着最醇厚的呼叫和微笑。  ?

女王驾到  朱门梧桐锁清秋  与精英保持距离  国民萌宝四岁半,九个大佬宠上天  农门小福女的美食攻略  教练型领导:管理者赢的智慧  全球通史(上册)  巨人归来  我的缅北往事  双面胶  骄女降爱  唯一战胜国  情钟荡寇  蝴蝶媒  你的多情太动人  索性做了和尚  陛下,你也不想秘密被人知道吧  邪掳娇妾  唯一战胜国  猎同之团长的任务  

热门小说推荐
诱夫入怀:喵系萌妻别病娇!

诱夫入怀:喵系萌妻别病娇!

疼轻点少女蹙眉祈求道。乖忍忍男人黯哑的嗓音响起,利落将她伤口的碎片拔出。身体被夺舍,雇佣兵女王无忧重生成了受到诅咒的喵系少女池婉。敢夺她身体,她就夺她男人!从此,墨尘枭身后多了个小尾巴,在他的养成下,她成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病态!人前,她是羞涩萌萌小萝莉,人后,她是妖娆嗜血暗黑女王!他是杀伐果断,冷血不留情面的战神,却偏偏对她宠入骨髓!众人瑟瑟抖爷,您老婆是病娇您知道么?!墨尘枭露出尖尖獠牙,神色魅惑的舔了舔唇瓣腹黑配病娇,天生一对。1V1男强女强打脸甜宠文)...

丈夫的秘密

丈夫的秘密

我做梦都没想到老公出轨的对象是个男人这社会给小三的爱足够宽容,为什么不给我的恨一条出路。关键词丈夫的秘密最新章节丈夫的秘密小说丈夫的秘密全文阅读...

校花的透视保镖

校花的透视保镖

一代兵王从万丈悬崖下爬了上来,并且还得到了透视技能。一场意外,他成为了校花的贴身保镖,一边泡校花追老师,还要一边应付刁蛮总裁性感女杀手等美女的骚扰。没钱了就去古玩街扫荡一番,无聊了就调教调教这群美女,潇洒无...

我居然能心想事成

我居然能心想事成

从小寄人篱下,长大后做了几年的上门女婿,周睿可以说是被人嘲讽的典型代表。岳父岳母看不起他,妻子对他失去了期盼的耐性,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每个月八百块的破书店。这一切,直到某天他突然感觉自己好像丧失了某段记忆,然后获得一本可以心想事成的古书开始,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上架后每两百金钻加更一章!玉佩加更一章!皇冠加更十章!微信公众号TV帝请大家搜索关注一下,感谢!...

开挂

开挂

不牛逼不拉风的低端业余玩家甄浪,被班花拒绝后,偶然得到一块来历神秘的智能芯片。从此,一个游戏界的传奇诞生了。那神一样的操作妖一样的走位魔一样的意识,令无数高端玩家失声惊呼Kao,开挂了吧?事实证明,甄浪注定是泡不到班花的男人。因为,千姿百态的系花院花校花,风情各异的美女老师女神主播,纷纷闯进了他的生活火爆院花色浪,今晚带姐速推BOSS,不然姐逆推你!高冷校花同学,带我升级带我飞...

重生之财富美利坚

重生之财富美利坚

如果你能预知未来片段,你会干什么?以比特币积累原始资本,在外汇市场上家。建立华尔街财团,投资未来市场巨头,武装私人武装,控制世界资本,开创一个越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新财团家族。欢迎加入塞弗罗萨聊天吹牛群,群聊号码87726o555...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