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部分(第1页)

去伊拉克(1)

我将携带的公款分置7个信封,“全身到处都藏着美元”是我进入伊拉克的最大机密。如果碰到劫匪,我随时准备奉上只有300美元的钱包……  2004年1月5日。尽管很困,但是在安曼和平安静的夜晚,我却久久难以入眠。借来的闹钟,在温暖的床头滴答滴答地响,伴我度过这个进入巴格达前的最后一夜。作为一个记者,到战后混乱依旧的巴格达还能否享受如此宁静和闲适的夜晚,我实在不敢奢望。  5点钟,我准时来到约定的地点剑桥高中门口,等候从巴格达来接我的伊拉克司机。但是那里什么人也没有,只有夜晚的静谧和空旷。等了10多分钟,就在我决定回房间暖和暖和时,忽然传来一阵汽车沉闷的轰鸣声,接着一辆小面包车停在我身边。司机跳下车,拉着我的手就使劲地握:  “你是新华社的人?”  有了司机和车,旅途才正式开始了。由于伊拉克的出租车不能进入安曼市区,这辆小面包车实际上还不是带我去巴格达的车。我们在安曼郊区换了车,天还没有亮。司机说,安曼到边境有350公里行程,然后进入伊拉克后还有600公里才到巴格达,如果一切顺利,当天傍晚就可以到达目的地了。  拐上去边境的公路,看到路边有“伊拉克”字样的路牌,不知为什么,我的心竟然激动地猛跳起来。上学的时候,如果问有谁会为去一个千疮百孔、没有安全保证的地方而激动,我的答案会是两种人,一种是疯子,一种是傻子。现在,我理解和明白了更多。很多事情不是疯子和傻子的专利,一些看起来疯狂透顶、傻气十足的事情,其实是最有吸引力的诱惑。  我清楚自己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我为新闻的理想来到耶路撒冷,同样为了新闻的理想去巴格达。我没有把伊拉克之行看做是迫不得已的苦差,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无论前途如何,我无怨无悔。  “不喜欢萨达姆,也不喜欢美国人”  路边是清一色黝黑的碎石,一眼望不到边。朝阳把金色的阳光撒在这片古老的原野,我忍不住拿出相机,对着车窗外不停地按下快门。我想,繁华如纽约和香港是一种美,而荒凉到了极致,如同这千里黑石大漠,也何尝不是一种美呢。  司机阿布杜是个50多岁的伊拉克人,眼睛很友善,会说一些英语。在一个约旦边界小镇,他忽然在一家刚刚开门的商店门口把车停下来,说要给他的孩子们买点东西。我看他抱出来的主要是一些零食。阿布杜说,他的两个孩子都已经上了大学,一个学电脑,一个学师范要当老师,他很为他的两个孩子感到骄傲。但是,他们尽管已经上了大学,他还是把他们当孩子,从1000多里外为他们买零食。他说,其实这些东西在伊拉克也都能买到,但是恐怕我们到巴格达已经太晚,出门购物不方便也不安全,所以还是在约旦买好些。  阿布杜说他也大学毕业,曾经是一个很受人尊敬的农艺师,但是第一次海湾战争后他失业了,就不得不改行开起了出租。目前,他的生意不好也不坏,乘客以巴格达当地人为主。  天气很好,我们过关也很顺利。在约旦边境简陋的海关大厅,零零星星坐着十几个等候办理手续的阿拉伯人。阿布杜说,他们都是在约旦打工的伊拉克人。问起当地伊拉克人的平均月收入,阿布杜想了想,扳着指头算了算,说是大约100美元。“但是工作并不好找。”他补充说。  出了约旦边境,有一个大约1公里的缓冲区,然后就是伊拉克的边境关口。在缓冲区内我看到路边有一个庞大的难民营,蓝色、白色的简易帐篷一顶接着一顶,可以容纳几千人。司机介绍说,这里住的都是伊拉克战争期间跑出来的难民,约旦不接受他们,现在伊拉克联军当局也不允许他们回来,所以他们就暂时栖身这里,靠国际救援度日。  我拿出相机,还没有下车,阿布杜就对我说,你要小心那里的孩子,他们会缠住你要钱。果然,我一下车,刚端起相机,就有一大群孩子从各自的帐篷里冒出来。他们穿着破烂的衣服,一边向我跑来,一边“给点钱、给点钱”地喊着。我匆忙拍了几张照片,司机就催促我上车,一是为了不被纠缠,二是为了在天黑前经过费卢杰等几个靠近公路、容易出事的路段,以便在天擦黑时能够赶到巴格达。  有趣的是,进巴格达已经有了一个专门的术语。在安曼,我碰到的中国人都会首先问我是不是要“进去”,什么时候“进去”,以前“进去过”没有……“进去”,在国内本来专指蹲监狱,现在成了在约旦待命进入巴格达的新名词。实际上,巴格达通信艰难、电力短缺、安全没有保证,在约旦说的“进去”和在国内说的“进去”似乎也有某些相通之处,令人不免多想。  在伊拉克的边境关口,我除了看到一辆美军坦克驶过和两个美军士兵外,没有看到更多占领的迹象。检查车辆、办理手续的都是伊拉克人,他们都很友好,看到中国记者拍照也很配合,始终是一张笑脸。我经常想,阿拉伯民族也许是最会微笑的民族,他们的微笑魅力无比。我碰到的美军也很客气,对拍照也不回避和阻止,但是他们绝不会对你微笑。和他们交谈,他们也只是淡淡地说,到这里已经5个多月,也希望早点回去,希望这里早点恢复秩序。   。。

去伊拉克(2)

令我略感吃惊的是,在边境地区我仍然几乎到处都能看到萨达姆的画像或雕塑的残骸。一座萨达姆骑在马上的巨大铜像已经被捣毁了,但是马的形象依然完好无缺,萨达姆的样子依稀可见。一幅萨达姆的画像被一块三合板遮住了,但是他的头依然露在外面。一块水泥标牌上,萨达姆的画像被人铲过了,显然花了很多时间,但是效果并不好,萨达姆微笑着的样子依然一眼就能看出来。  问起对美国人的看法,送我的伊拉克司机说他“并不喜欢萨达姆,但是也不喜欢美国人”,他“希望伊拉克人能够早些自己管理自己”。  穿越“死亡之路”  过关后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加油。司机说,巴格达汽油虽然便宜,但是目前供应短缺,加油经常要排几个小时的队。这里的汽油因为有运输费用比较贵,但是还能够保证供应,所以不但要给油箱加满,还要买几桶放在后备箱备用。我看到司机加了150升油,付了相当于15美元的伊拉克第纳尔,还一个劲地喊“贵”。我想,真的是石油的国度,油比水还便宜。北京的有车族如果用这样的价格买油,一定会做梦都会笑醒的。  我从以色列来,那里因为和产油的阿拉伯国家关系长期处于对抗状态,一升汽油的价格相当于8块多人民币。石油与政治的关系,从油价里就可以有深刻的体会。  一路上依然是荒沙大漠,一排孤零零的高压线铁架大都拦腰折断,这显然是不久前这场战争的“杰作”。有一个路段被炸毁,我们需要绕过一段非常难走的土路。前面的车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使我们看不见四周的任何东西。由于车辆在这里都走得很慢,一些当地妇女和老人拎着大大小小的油桶在路边兜售汽油。汽油的价格如此便宜,他们生意的收入也就可想而知。那时正是冬天,他们都穿着满是污垢的棉袍,但是下面却赤脚踩着一双破烂的拖鞋,常年的制裁、穷困,战争带来的失业和萧条,显然使得普通的伊拉克家庭连添置一双像样的鞋子都成为一种奢侈。  约旦的朋友曾告诉我,进入伊拉克就不要睡觉,因为这段从约伊边境到巴格达的公路号称“千里死亡之路”,是劫匪经常出没的地方,我已经听到太多中国商人在这条路上被抢的故事。由于战后百废待兴,我们也不能从北京总部银行汇款到巴格达。调我赴巴格达分社任负责人的同时,设在开罗的中东总分社也通知我从耶路撒冷分社借一些美元随身带到巴格达,作为我们在那里除了工资之外的开销。  在这种情况下,我第一担心的就是这些公款的安全。我把这些美元分置7个信封,在随身衣服和行李中分别放好,只留了300美元在钱包里。我的想法是,如果碰到劫匪,我首先毫不犹豫地将钱包奉上,只求能够尽快脱身,保全其余的经费。钱并不总是一个好东西。在这前途叵测的千里大漠公路上,在前后左右经常只有我们一部破旧的出租车的情况下,我深感钱这个东西是我最大的麻烦。几天来,我“全身到处都藏着美元”的事实是我最大的机密,我不能让任何接近我的人看出我的衣服口袋和行李如此值钱,这于我实在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考验。  凌晨4点多就醒来,加上长途的颠簸,我在进入伊拉克后很快就感到眼皮发沉。但就在我准备合眼休息一下的时候,忽然心里一惊,紧张得差点叫起来:我看到前方几十米远处的路边,站着四五个斜背着长枪的当地人,正在挥手示意要我们的车停下来。我想,这么快就碰到了劫匪,真是太倒霉了。好在司机及时安慰我说:“别怕,这是伊拉克警察。”  果然只是警察,幸亏是警察。他们扫了一眼我们的车,就挥手放行了。一个年轻的警察听司机说我是中国记者,还很友好地冲我笑了笑。我后来问巴格达分社的当地雇员赖斯,这些警察为什么不穿制服?赖斯对我说,因为那里经常发生抵抗势力袭击伊拉克警察的事件,所以为了更安全些,很多伊拉克警察都宁愿穿便服。后来,我们一路碰到4拨沿路巡查的伊拉克警察,他们都是平民打扮。  看到著名的幼发拉底河,巴格达就只有100公里了。公路两侧的景观也从沙漠变成了绿洲,村庄也稠密起来,公路两边能够看到行人、自行车和炊烟了。我的心也踏实起来,虽然巴格达并非安全之地,但我毕竟离同事、分社更近了,我们几代新华社同事在巴格达建立和坚守的临时的家,是我在这个战后陌生国度惟一最能给我安全感的地方。  巴格达,夜色中最亮的是监狱  没有想到的是,夜色中巴格达最明亮的地方,竟然是一座监狱。司机告诉我,我们已经踏上巴格达的土地,路边灯火闪烁的地方,是巴格达最大监狱,现在由美国人看管,里面关押着不少被美军逮捕的抵抗势力要员。  我开玩笑地问:“萨达姆也在里面吗?”  司机一本正经地摇摇头说:“我想萨达姆在看管更严密的地方。”  “你见过萨达姆吗?”  他再次摇摇头说:“我今生永远也不会见到他了—他在美国人手里。”  巴格达有500万到700万人口(说法不一,因为多年没有人口普查了),几乎没有什么高大的建筑,房子都是一家一户的院落或者低矮的建筑,城市的巨大可想而知。但是这样一个巨大的城市,现在完全隐藏在比城市更加无边无际的黑暗中。我们穿过黑暗中的城市,就像蹑手蹑脚地从一头在黑暗中呼吸的怪兽身旁走过,那种深不可测的带着丝丝寒意的恐怖,深入我的骨髓。    

去伊拉克(3)

新华社巴格达分社终于到了。  下了车,我首先听到的是发电机巨大的轰鸣声。我们有自己的发电机,此刻这台1万多美元的机器正在使我们的小楼成为黑暗海洋中为数不多的一个有着星星点点灯火的光明岛。我长出了一口气,提心吊胆的千里旅程终于到了尽头;巴格达,我终于安全地来了。  同事和当地雇员还在值班。分社养了两条看家护院的狗,看到来了新人,兴奋地叫个不停。吃过同事自己动手烹制的简单的晚餐,我到处看了看,分社的条件比想像的要好一些,几个雇员勤奋的劲头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但是宿舍的房间很凌乱,也很脏,尤其是发电机的轰鸣令我难以忍受。  整个夜晚“公家”(市政电网)的电只来了两个小时,其余都是我们自己的发电机供电。就要离开巴格达去苏丹担任首席记者的邵杰告诉我,我们的发电机上个月就修了两次,如果这台大发电机坏了,那台小的备用发电机的噪音更大,每次一开动,连两条狗都要远远地躲开,呜鸣不已。他说:一开始你会睡不着觉,但慢慢就习惯了。正说着,公家电就停了,本该立即恢复工作的大发电机也不知何故没有立即运转,我们顿时陷入黑暗中。“手电”、“蜡烛”……我的同事一边喊,一边分别在各个屋里亮起烛光和手电筒。  这点微弱的光明,在没有电的黑夜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尽管耳边没有了发电机的轰鸣,但是我们也没有了比安静更重要的东西:电。没有电,就意味着没有通信,没有通过卫星接收的各类信息,我们这个在战后巴格达惟一的中国新闻机构也就陷入了瘫痪。还好,同事鼓捣了一会儿,轰鸣声又很快响起来,巴格达的暗夜里又多了几盏暂时还能点亮的灯。  电话线上周刚刚开通,还不能上网。在抵达的第二天,我就带新华社巴格达分社的当地雇员去网吧考察上网条件。令我惊讶的是,那里的电脑竟然大部分都是中国产。网吧里整洁有序,但上网的人并不多。  由于分社所在地区的电话局在战争中被严重摧毁,经多方了解,这个地区至少要在3个月后,才能勉强使用拨号上网。此外,从目前分社个别雇员家庭所在地区使用拨号上网的情况看,上网速度和质量都很差,网络极不稳定。目前巴格达市内仅有的10家左右网吧都是使用无线卫星系统。其初装费(含全部设备、天线和工程费用)为每部机器950美元,可同时接出8根上网线路、24小时上网,网络服务费为每月50美元。目前巴格达市内网吧费用为每小时美元。  因为频繁外出上网很不安全,我决定立即为分社安装无线上网系统。我们马上就可以在办公室上网了,这令每个人都很激动。在新华社工作和成长的伊拉克当地记者对上网并不熟悉,但他们对上网有强烈的渴望。在战后百废待兴的巴格达,能够在自己办公桌上上网,简直是凤毛麟角。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战后巴格达一瞥(1)

在个别路口偶尔出现交警。他们有的穿着萨达姆时代的老旧制服,有的干脆什么制服也不穿,踩着拖鞋、拎着一把长枪往路口一站,车辆就得听他指挥。  2004年1月7日,我去拜访战后首批返回巴格达的中国商人陈先生。从我住的曼苏尔区到陈先生所在的商业大街,大约40分钟的车程,这也是我首次有机会穿越巴格达主要市区,看一看这座战云阴影下的城市,对伊拉克战后生活做匆匆的一瞥。  “堵城”  蓝天、白云,高大的椰枣树,在雨水中被唤醒的格外鲜绿的青草,中东地区的冬季是最美丽的季节,巴格达也不例外。马路宽阔,但明显破旧,路上跑的车也大多破烂不堪,有的像是从垃圾场捡回来的。清真寺很气派,高耸的宣礼塔直刺云霄,给人震撼之感。  我们路过一个很大的加油站。由于战争中电力、炼油能力的破坏非常严重,加上对抗双方对输油管道和其他基础设施的蓄意破坏,以石油著称的伊拉克竟闹起了严重的油荒。市区各个加油站都是限量供应,加油经常要排几个小时的队。这样,油贩就应运而生,并且很快形成了黑市。在巴格达,如果问起汽油的价格,他们首先回答的大半是黑市的价格,因为所谓的平价油实际上是很难加到的。  在加油站,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队美国装甲车和全副武装的士兵。同事说,一般看到这么严密的保卫架势,就知道可能是一个加油站。美国的军车停在公路边上,当地的汽车在一旁往来穿?

未列入名册  木仙府种田纪事  风云之少林威武  富贵灵药  天龙八部之征服  天下(壹)·风起  女神传说  一手宝宝二手妻  国公夫人不好当  霸宠甜甜妻  重生之步步仙路(671--完结)  骑士的沙丘  花美男的心机  逍遥大唐  武侠之无限拯救  中国文学史  全球妖变  悍婿临门  末世之重生护美  凌风飞燕  

热门小说推荐
成神从原始部落开始

成神从原始部落开始

如果我是图腾你会爱我吗,你会爱我吗,你会爱我吗...

春色田野

春色田野

唐骏,一个穷乡僻壤走出的大学生,因为一次失恋的经历,偶遇横财。在面对财富巨大诱惑的同时,他想到了家乡的贫穷,在一番思想斗争下,他决定回到家乡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于是在一片春机盎然的田野上,书写了人生里程新的篇章本书延续面包作品的一贯风格,希望大家得到快乐的之余,同时能得到人生的感悟春色田野原名欲望田野,面包翠微居第四部作品,出于河蟹的需要,以春色田野面世。欲望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希望,盼望。是人或动物想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生死根本,欲为第一...

我家娘子是女皇

我家娘子是女皇

作为醉月楼唯一一个男人,杨辰觉得压力很大。通过我洗的衣服来判断,李姐姐胖了两斤,王姐姐瘦了点,还有,能不能别让马姐姐穿那么性感的衣服,我洗衣服压力很大的。杨辰需要每天像老鸨这样汇报着工作。除此之外,他还要严守自己的贞操。杨辰,今天晚上来侍寝!让姐姐亲一个!记住,别躲,今晚,你是我的。...

都市寻艳录

都市寻艳录

身世坎坷历经沧桑人间情意究竟为何物?妈妈是什么?奶奶是什么?姑姑婶婶又是什么?也许,都是女人罢了。你们给了我们生活的必须,但是她们没有给我们家庭的温暖,因此从理智上我们应该感激你们的,可是感情上很多时候是会出现偏差的。我喜欢熟女喜欢年龄稍大的女人当然是女人我都会喜欢当然是那种好女人...

宇宙级大反派

宇宙级大反派

王皓穿越了,得到了系统。hy?大反派系统?需要坑人做坏事遭人唾弃才能使用?这节操是要,还是不要?n年后,全宇宙人民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着王皓的画像吐口口水,然后骂句禽兽,这才有心情去上班。王皓一脸无辜这能怪我吗?我本纯洁少年,都是系统的错。系统一脸鄙视人贱不能怪系统。群号56449o593...

我的不死外挂

我的不死外挂

周天渴望死亡,因为每死一次都能让他变的更强不能修炼的凡人,借助不死系统一个个强悍的技能,在异界搅风搅雨的故事枪脏了就要擦,我的外挂叫不死...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